第七章配位化合物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s) § 7.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Elementary concepts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b、配离子作阳离子 练 习 ∴根据μm值,可以近似求出配离子的单电子数,根据单电子数,我们可以推断出中心离子的内层轨道有没有电子重排,从而可以判断内层轨道有没有参加杂化。 也就是说,通过比较杂化前后中心离子的单电子数是否相同,就可以判断出杂化类型,对于多数配离子来说,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内、外轨型。但中心离子为d1、d2、d3时,这种方法就失灵了。 一般来说,内轨型配合物因为有内层d轨道参与杂化,能量较低,所以比结构相似的外轨型配合物要稳定。 稳定性:内轨型 外轨型 配离子的稳定性可以用稳定常数来衡量。在配离子中,中心离子和配体通过配位键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在溶液中,并不是完全以配离子形式存在的,仍然有少部分发生了解离: ╳ 说明[Cu(NH3)4]2+解离出了少量Cu2+,所以配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 (需要指出:配离子的解离并非一步完成,而是分级解离的,与多元弱酸的解离相似。) @分级解离 §7.3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解离 一、配离子的解离平衡 (Formation constant) (Dissociation constant) 一定温度下的 或 ,可以通过实验测出来。 对于构型相同的配离子, 越大,说明配离子越稳定, 解离程度越小; 越小,说明配离子越不稳定,解离 程度越大。( ? P333 附录6) (@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 二、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改变 1. 颜色的改变 2. 溶解度改变 [FeOH(H2O)5]2+ (黄) [Fe(NCS )n]3-n(血红色) (n=1~6) AgCl [Ag(NH3 )2]+ 3. @电极电势的变化 氧化态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电极电势变小。 Ф =+0.85V Ф =-0.37V SCN- NH3 4. 酸碱性改变 HF:Kaθ= 3.5×10-4 HF + BF3 H[BF4] H+ + [BF4]- 弱酸 强酸 Zn(OH)2 + 4NH3 [Zn(NH3)4](OH)2 两性 碱 三、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 1. 计算配合物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例1:在50.0cm3 0.20mol·dm-3 AgN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 1.00 mol·dm-3 NH3·H2O,计算平衡时溶液中Ag+、 [Ag(NH3)2]+和NH3的浓度。 已知: 解: [分析]找出平衡浓度,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起始浓度: 设平衡时Ag+浓度为 x mol·dm-3 : x 0.50-2(0.10-x) 0.10-x 一般配离子稳定常数都很大,在溶液中以游离态存在的Ag+浓度非常小,可以采用近似计算: 0.10-x≈0.10 , 0.30+2x≈0.30 ∴x≈9.90×10-8(mol·dm-3) ∴c(Ag+)=9.90×10-8 mol·dm-3 c(NH3)≈0.30 mol·dm-3 c([Ag(NH3)2]+)≈0.10 mol·dm-3 可见,绝大部分Ag+都形成了配离子,游离态的Ag+浓度很小。 2. 解离平衡的移动及有关计算 如果在某种配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能与中心离子生成沉淀,或者生成新的配离子,或者能使中心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其它试剂,或者改变了配体的浓度,就会引起配位平衡的移动。 (1)改变溶液的pH 值:如在[Cu(NH3)4]2+溶液中加H+ 加H+: C(NH3)↙,使解离平衡右移: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Ag+)↙,配位平衡右移,解离出的Ag+不断被还原,最后得到较纯的银。 (3)加入更强的配位剂: 由平衡常数可知转化很容易实现。如果反过来: 平衡常数非常小,则其逆过程很难实现。 (4)加入沉淀剂: 在配离子溶液中加入一种可以使中心离子生成难溶物的沉淀剂,可以使配位平衡向解离平衡方向移动,使配离子转化为难溶物。 反过来,配位平衡也可以影响沉淀溶解平衡。如向AgBr沉淀中加入S2O32-,则沉淀溶解,平衡右移,生成更稳定的配离子 ,可以使难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