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物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物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物(Radionuclide labelled compouds)是指化学物分子中某一原子或某些原子被放射性核素原子所取代的化学物。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物被广泛用于医学、生物科学研究中,放射性核素化合物作为一种示踪剂和分析试剂,可用来研究物质在机体内的运转、代谢和分布、排泄。并可用来进行机体微量物质测定。是示踪研究最重要的分析试剂和示踪剂。 一 基本概念 一、放射性核素的选择: 1 要不改变原化学物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2 要与化学物结合牢固稳定; 3 要有合适的物理半衰期; 4 射线容易测量; 5 其它要求 二、几个重要参数: 1 放射性浓度;2 放化纯度;3 放射性比活度 三、同位素与非同位素标记 四、定位标记与非定位标记 二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制备方法简述 1放射性核素标记物制备技术的特点: a 原料;b 标记物的稳定性;c 超微量技术;d 进行冷试验; 2常用的基本方法: a 同位交换法;b 化学合成法;c 生物合成法 放射性碘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放射性碘制备分析试剂以125I应用最广,现90%的放免试剂盒中的示踪剂都是用125I标记的,因为125I具有二个重要的优点,用125I标记的化合物有足够的稳定性。 1 碘的同位素及125I的特性 碘的同位素有29种,其中23种是放射性同位素,它们具有很不同的物理特性,制备分析试剂以125I应用最广,因为125I具有二个重要的优点,一是半衰期(60天)允许标记化合物可贮存应用一段时间;二是它只发射28Kev能量的x射线和5Kev的γ射线,无β粒子, 因而辐射自分解少,标记化合物有足够的稳定性。 碘的同位素特性表 2 蛋白质、多肽的125I标记技术 蛋白质、多肽碘化的基本反应式 Na125I+氧化剂 125I HO-=-CH2CH-COOH+125I2---HO-=-CH2CH-COOH- NH2 NH2 上式表示通过氧化剂使碘化物(125I )氧化成碘分子( 125I 2)与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碘化作用,所以只要含有酪氨酸的化学物或人工地接上酪氨酸基团的化合物都可用放射性碘标记。蛋白质分子中除含酪氨酸外,还有组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有时也可生成碘化物,但它们的反应性远不及酪氨酸,因此影响蛋白质碘化效率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残基的数量及其在分子中的暴露程度,另一方面,碘化物的用量、反应条件(PH、温度、反应时间等)及氧化剂的性质等也有影响。 3 常用标记方法 (1) 氯胺-T法 (2) 乳过氧化物酶法 (3) 联接标记法 (4) 固相氧化法 (1) 氯胺-T法 氯胺-T法具有标记效率高、重复性好、试剂便宜易得、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标记方法。氯胺-T(Chloramine-T)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它的化学名是 N-氯代对苯磺酰胺钠盐,在水溶液中产生次氯酸,可使碘阴离子氧化成碘分子,反应式如下: 氯胺-T法的标记过程以GH为例 在反应试管中依次加入 GH 50μg 50μl 125I 2mCi 50μl Ch-T 100μg 50μl 室温反应1分钟 ----------------- SM 200μg 100μl 1%KI 1mg 100μl ----------------- 标记反应完成后用凝胶过滤等方法将125I-GH与游离的125I离子分离。 在标记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氯胺-T水溶液遇光或暴露至空气中很不稳定,需要在临用时配制; b.氯胺-T的用量,按氧化2mCi无载体的Na125I只需要0.15μg, 而实际需要量大大超过此值,经验认为用2mCi新鲜无载体125I时,Ch-T用量约为100μg。如用量过大,会明显降低标记化学物的免疫活性和生物活性,用量不足又降低标记率,甚至标记不上去,此外如碘溶液中含有保护剂(一般用Na2SO3等还原剂),因它需要消耗Ch-T,固用量就需要相应加大。 c.加入Ch-T后必须迅速混匀,以防止标记不均匀,在0~240C下,加入Ch-T 后的反应时间一般为一分钟左右,但也有延长至10分钟的。 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