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园的周长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园的周长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圆的周长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该班有67位学生,其中男生有45人,女生有22人,学生数学能力基本可以。 三、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并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史实,向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 六、教学课时 共二课时 七、教学准备 圆形铁丝、圆的模型、画圆工具 八、导学流程设计 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九、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实践引题。 画圆,指出圆的周长。 如果第二个圆一周长度(周长)要求比刚才这个圆的周长大,画的时候该怎么办?(半径变大,直径变大。) 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按课本P11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 2、出示P11活动中铁丝围成的圆,求它的周长,有什么办法?(绳子绕一周,量绳子;铁丝剪断,化曲为直。) 出示一个圆形,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方法。)在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测量时容易有误差,所以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放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长度的方法,分别测出直径是2㎝,3㎝,4㎝,5㎝的圆的周长,填表计算,观察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 然后分小组汇报,由多组汇报都得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 4、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 5、介绍数学家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三)巩固 1、请生复述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同桌互相编题给对方做,可以求周长也可以求直径,还可以求半径。 4、练一练 a、判断 (1)、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扩大2倍,周长也扩大2倍 。( ) (4)、π值等于3.14。 ( ) b、求圆周长 d=3分米 r=4.5厘米 c、应用题 一个圆形牛栏的直径是25米,要用多长的铁丝 才能把牛栏围上2圈? (四)总结 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评价) (五)作业 选用配套部分作业 (六)、课堂感悟 圆的周长(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圆的周长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该班有67位学生,其中男生有45人,女生有22人,学生数学能力基本可以。 三、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并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史实,向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 六、教学课时 共二课时 七、教学准备 圆形铁丝、圆的模型、画圆工具 八、导学流程设计 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九、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实践引题。 画圆,指出圆的周长。 如果第二个圆一周长度(周长)要求比刚才这个圆的周长大,画的时候该怎么办?(半径变大,直径变大。) 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按课本P11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 2、出示P11活动中铁丝围成的圆,求它的周长,有什么办法?(绳子绕一周,量绳子;铁丝剪断,化曲为直。) 出示一个圆形,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方法。)在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测量时容易有误差,所以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放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长度的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