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画风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画风》教学设计
南河小学 吕腊梅
教材概述:
“画风”看似很容易,却是一件难事,因为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能画出来,确实需要动动脑筋,这其中蕴涵着事物之间的联系。文中的三个孩子遇事勤于动脑,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学生在学习、朗读、感悟的同时进入角色,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激起他们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办法。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本课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自主识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写“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动脑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学策略:
(一)讲授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结合PPT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动笔动口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环境:非网络教学环境。
资源准备:拓展资源,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
2.会写“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宋、涛、陈、丹、赵、艺、显”.
难点:指导写“丝、眨、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巧设悬念。(1分钟)
1、谜语: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的吗?
2、谈话引题: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的吗?我们能把风画下来吗?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很好,既让孩子们解了风的特点又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分钟)
1、课件范读课文。
2、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1)文中都有谁?他们在画什么?
(2)风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16分钟)。
1、认读“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
2、认读“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12个生字。
3、比较识字:乌——鸟 陈——阵 显——湿。
4、你能用“显得”口头说句子吗?
5、强调多音字:转 杆。
6、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写好“丝”、“眨”和“忽”。
7、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法让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四、拓展阅读、巩固生字(10分钟)。
1、阅读材料154页课文学习:《读一读》、《字谜》、《风车的简介》、《风是怎么驱动的》。
2、阅读天地一:《微风的描写》。
设计意图:在阅读材料中读短文,巩固文中的生字。
五、确定主题、练习写作(9分钟)。
1、用今天学过的生字编字谜。
2、用生字、词编儿歌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汉字的运用,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写话要求,能做到人人有话写。】
六、点评反馈、交流修正(1分钟)。
选择好的写话作品与大家共享,并且对写得好的学生口头表扬,给以鼓励。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15、画风
丝、眨、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动脑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回顾课文内容。(3分钟)
1、复习生字词语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温习生字,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理解感悟课文内容。(17分钟)
1、再读课文,你愿意去课文中找找这三个小朋友吗?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他们画风的语句好吗?
2、找完后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跟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指导读好句子,体会“画风”画面。(指名读、示范读、齐读。)
4、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画的风,让学生体会到爱动脑筋,遇事会想办法的孩子。(指名读、示范读、齐读。)
4、小结:用斜斜的雨丝,弯弯的小树,呼呼转动的风车飘着的旗子画出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感觉到的风,他们可真是几个爱动脑筋,遇事会想办法的孩子,从他们身上你们能受到启发吗?说说你们打算怎样画风。
5、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