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1单元 旅游地理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十一单元 旅游地理;考点一 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与欣赏;人文旅游资源;疑难突破
[问] 1.黄山、庐山为什么宜夏季观赏?
提示: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优美且富有变化,兼有避暑之效。;[问] 2.旅游景观欣赏时追求“天时”、“地利”和“人和”你知道其含义吗?
提示:“天时”指景观观赏时机的选择。
“地利”指景观最佳观赏位置的选择——距离、角度和动态。
“人和”——领悟自然和人为的和谐。;规律总结
[问] 3.说出下景观欣赏的时间。
北京香山红叶——
钱塘江大潮——
青海鸟岛——
峨眉山“佛光”——
“冰城”哈尔滨—— ;小试身手
[问] 4.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2)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
答案 (1)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主要为人文景观。
(2)b城市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且b城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高。;1.旅游资源利用并不一定具有永续性。
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本身不会随着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消耗掉。但是,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并非是绝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2.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并不等同。
旅游资源不等同于旅游景观,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山、水或建筑等旅游资源之间的组合。
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欣赏并不一样。
自然景观是一个综合性的审美对象,对它的欣赏涉及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多方面知识。人文景观体现了人类文化创造的特征,因此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1.培养审美情趣,激发人的好奇心。
2.提高审美能力,积累文化素养。
3.优选观赏角度。
观赏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1)观赏距离的选择;近
看;(2)观赏角度的选择;4.把握观赏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色
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当然,观??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随气象和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5.抓住景观特色。;6.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再现自然;7.以情观景。;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
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考点二 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与旅游规划;[问] 1.如何选择和设计旅游线路?
提示:(1)符合自身特点;(2)选择最佳路径;(3)沿途景观丰富多样;(4)注意劳逸结合。;[问] 2.一次旅游,如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提示:(1)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预期;
(2)根据景观特点,安排适宜的游览时间;
(3)安排适当的旅游线路,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主题。
(4)尽可能避免不利因素,确保旅游活动的高效和安全。;知识链接
[问] 3.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提示:(1)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2)旅游硬件设施;
(3)旅游社会文化环境。;问题探究
[问] 4.分析山东发展“山水圣人”旅游的有利条件。
提示:“山”指泰山,“水”指济南泉水,“圣人”指孔子。该旅游线路的旅游资源具有非凡的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地域接近,景观各具特色,集群和地域组合状况好;此旅游线路北接京津唐,南连沪宁杭,市场距离短,沿线有京沪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过,交通便利;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旅游区开发程度高,景区面积大,环境承载量大。(答出3点即可);1.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对同一资源的不同描述。
旅游资源是指一切可以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和古今人文资源的总称。而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山、水或建筑等旅游资源之间的组合。
2.旅游资源不一定都具有开发价值。
单个孤立的旅游资源,即使有特色,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其开发价值并不一定高。;3.旅游规划并非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它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点建设来合理发展旅游业,而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它是旅游规划的一部分,两者不能等同。;1.资源价值评价
(1)资源的质量
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评价资源的质量,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2)资源的组合状况
有些旅游资源虽然有一定的质量,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孤立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旅游资源价值不大。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有些资源尽管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但在同一区域有特征相似而更具价值的资源时,其旅游价值便会大大下降。例如,云南乃古石林景色优美,但附近有名气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