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 三、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配合 四、最佳货币区理论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1、概念:指经济中存在的能够自发运转的力量,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会推动国际收支自动趋于均衡。根据起作用的变量不同,可分为四类:价格调节机制、汇率调节机制、收入调节机制和货币调节机制。 2、价格调节机制(只存在于金本位制度下):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的失衡引起黄金的外流与流入,而黄金的流动引起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导致进出口规模的相对增减,从而使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均衡。 3、汇率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失衡必然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压力,促使外汇汇率变动,如果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就会消除国际收支失衡。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4、收入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失衡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部分地减少 国际收支失衡的程度。 5、货币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失衡会影响该国流通中的货币量,进而影响该国的价格水平、利率和公众持有的现金余额等变量,这些变量的变化又会缩小乃至消除国际收支失衡。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 1、外汇缓冲政策: 指运用官方储备或向外短期借贷,来消除国际收支的短期性失衡。一般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失衡造成外汇市场的波动时,就动用该基金买卖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 前提条件: (1)要准确判断失衡的类型; (2)要保持充足的外汇; (3)要具备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条件。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2、汇率调整政策: 指发生国际收支失衡时,政府公开宣布本币的法定贬值或升值,从而通过改变外汇供求关系、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及资本流动的收益等渠道,来消除国际收支失衡。主要针对国际收支的货币性失衡。 3、需求管理政策: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指运用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提高或降低收入和物价,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周期性失衡和货币性失衡。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收入(税收)和支出两方面来调节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三大法宝”(再贴现率、法定准备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的。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4、直接管制政策: 指政府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前者主要包括对汇价的管制和对外汇交易量的控制,后者是通过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等来控制进出口。优点是效果迅速而显著,对付结构性失衡最有效。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不足之处: 阻碍价格机制的运行,不利于自由竞争和资源的最佳配置;易于招到别国的责难或报复;受既得利益者的影响,有长期化的倾向。 三、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配合 1、经济政策的目标: (1)内部平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2)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2、政策类型: (1)支出变更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支出总量来发挥作用的; (2)支出转换政策,包括汇率调整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是通过转移对国内外商品的国际购买力来发挥作用的。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3、斯旺图(略) ——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前提假设: (1)没有资本流动,即国际收支差额=贸易差额; (2)在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之前,价格保持不变。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 根据有效市场分割原理,只有用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用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才能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 四、最佳货币区理论: (1)概念:指这样一些国家集团,它们的货币通过永久固定的汇率及其他使这个区域变得理想化的条件联系在一起。成员国货币的币值根据非成员国情况联合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