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ppt

发布:2017-04-26约1.58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二、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市场总需求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市场总供给被定义为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货币均衡与市场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1、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决定市场总需求;(4)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见教材292页图13-1.;如果货币供求处于平衡状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也可以保持平衡。因此,正确组织货币供给,使其与货币需求符合,是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市场均衡决定货币均衡,货币均衡对市场均衡也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非中性:货币量的变动会对实际产出、就业水平等实际变量产生作用 货币中性:货币量的变动只会对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产生影响,而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作用。;三、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货币均衡的实现离不开利率的调节; 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有效地调整货币供给; 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二、国际收支差额与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差额 1、贸易账户差额 2、经常账户差额 3、国际收支总差额 ;(二)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1、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供给:如果一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会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则相反。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供给:市场自动调节。但不等于说中央银行不会干预。可能为目中目标通过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2、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贸易账户差额:顺差,货币当局投放本国货币,外汇储备增加,货币需求扩大。反之则,相反。 (2)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资本流入,增加对本国的需求,反之则相反。;(三)国际收支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如果顺差,在存在资源闲置时,汇拉动本国的产出,增加就业。反之则相反。 GDP=C+I+(X-M) 通常所说的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三、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财政政策:扩张或紧缩 (二)货币政策:利率和汇率 (三)外贸政策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第三节 通货膨胀;(三) 通货膨胀的种类 1、按物价上涨的程度分温和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2、按市场机制是否直接起作用区分为公开型与隐蔽型; 3、按是否能够预期区分为预期与非预期; 4、按成因区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与体制型…… ;二、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动说 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可以表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之所以发生通胀,是因为各国政府采用可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了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形成了膨胀性缺口,牵动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需求拉动说;(二)成本推进说 (1)工资推进型 (2)利润推进型 (3)操纵价格型 (4)汇率成本推进型;成本推进说;(三)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 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土洞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经济部门结构 2、供需结构;三、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四、 通货膨胀的治理;第四节 通货紧缩;二、 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1、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 2、企业减少投资,失业增加。 3、人们减少即期消费。;三、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三、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五)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 1、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 2、生产结构调整 3、金融制度建设 4、治理通货紧缩的其它措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