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货币需求理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幻灯片1
第十三章、货币需求理论
幻灯片2
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理论的一个方面,其核心问题是探讨货币量与产出、就业、物价间的变动关系,进而探讨由此决定的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货币需求?
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人们的货币需求同实际经济活动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
幻灯片3
本章学习目标
弄清什么是费雪方程式
弄清什么是剑桥方程式
了解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了解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之间的区别
幻灯片4
本章学习内容
一、古典货币数量论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
幻灯片5
一、古典货币数量论
(一)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说
(二)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三)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比较
幻灯片6
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说明货币数量的变化决定物价水平的变化
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提出与发展:
第一次明确将价格波动与货币数量变化联系起来的人是法国重商主义者吉恩·鲍丁,从而正式建立了货币数量论
幻灯片7
18、19 世纪的经济学家接受并发展了货币数量论。如英国经济学家休谟论述了货币量变动影响物价变动的过程等
20 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分别提出了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使货币理论体系化,并初步建立了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模型
幻灯片8
(一)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说
1、费雪(《货币的购买力》,1911)的现金交易方程式
MV = PY
M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 :流通速度,即同一货币在一年中媒介商品交换的次数,即货币的周转率
Y :商品和劳务交易总量
P :一般物价水平
方程式的含义:货币数量M与货币流通速度V的乘积恒等于物价总水平P乘以总产出Y
幻灯片9
2、费雪货币数量论的三个假设条件
(1)货币流通速度(V)主要是由社会支付制度、交易方式决定的,而这些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因此V可视为不变的常数
(2)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Y)变动极小,也可视为常数
(3)商品与劳务的价格(P)是完全被动的,是一个因变量
幻灯片10
3、费雪现金交易说的基本思想
(1)费雪关于短期货币流通速度V 相当稳定的观点,使交易方程式转变为货币数量理论
该理论表明:名义收入仅仅决定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当货币量M加倍时,MV加倍,从而名义收入值PY一定加倍
幻灯片11
(2)费雪关于短期内总产出Y为常数的观点,提供了对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解释
价格水平的变动仅仅来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M变动是因,P变动是果
原因:
工资和价格是完全有弹性的
Y总是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短期内不变
如果M加倍,由于V和Y不变,P也一定会加倍
幻灯片12
(3)结论:人们所以需要货币,因为货币是一种交易媒介,货币需求的目的是为了便利商品劳务的交易
货币需求纯粹是收入的函数,即:收入增加→交易额上升→对货币的需求增加
幻灯片13
由于V和Y是常数,交易方程式可改写为:
该方程式强调货币交易的功能,因此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被称为“现金交易说”
幻灯片14
(二)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庇古于1917年写了《货币的价值》一文
马歇尔于1923年写了《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
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间的关系
幻灯片15
1、剑桥学派对现金交易说的批评
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不是一个常数,现金交易说没有说明引起V变动的原因
认为:V变动的原因和公众愿意以货币形态保持其购买力的数额相关
一个新的问题:人们持有货币余额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幻灯片16
2、剑桥学派对货币性质的两个基本认识
一是认为货币有充当交易媒介的功能,货币需求与交易水平正相关。这与费雪的观点类似
二是认为货币有充当财富贮存的功能,人们的财富水平会影响货币需求,二者正相关
当个人财富增加时,就需要持有更多的货币来贮存财富
而财富水平同名义收入也是正相关,因此货币需求中的财富成份也同名义收入正相关
幻灯片17
3、剑桥方程式的形成
从分析货币需求动机和人们持有货币量变化的因素出发,把货币需求看作收入函数,并认为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之间存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由此推论,对整个社会也是如此。
幻灯片18
逻伯逊提出方程式:
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