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汇率基础理论.ppt

发布:2017-06-01约1.3万字共9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 1.金币本位制(1880年至1914年间 ) 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的形状、重量和成色由国家法律规定,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的发行需要以等量的黄金作为准备,并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是国际结算的手段,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下,黄金(金币)不再流通,银行发行以黄金为基础的银行券(纸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银行券和黄金通常不能自由兑换,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向发行银行兑换黄金,兑换条件往往是较高的数额,这就避免了日常生活中银行券向黄金的兑换。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广义的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将本国货币的发行与某个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相挂钩,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外国货币的兑换比价。本国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该外国货币,然后再以该外国货币兑换黄金。 三、汇率决定学说(上) 1、购买力平价学说 2、利率平价学说 3、国际收支学说 4、汇兑心理说 (2)相对购买力平价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国间的贸易存在着交易成本,各国物价水平的计算中,不同商品的权重有所不同,各国物价水平中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口径和权重也有所不同,所以各国的物价水平很难用同一种方法来比较,从而汇率水平的绝对值也就缺少比较的基础。于是,经济学家又提出,把汇率变动的幅度和物价变动的幅度联系起来,这就是相对购买力平价,其公式为: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尽管汇率水平不一定能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对比,但可以反映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动。物价上升速度较快(物价指数相对基期提高较快)的国家,其货币就会贬值。由于物价指数比较容易得到,因而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也就容易得多,其实用性也大大提高。 注:货币模型中本国货币一次性增加的影响 2.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汇率的黏价格货币分析法简称为“超调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与货币模型相比,这一模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认为商品市场价格与资产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黏性的特点,而资产市场的价格则没有粘性,这就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不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这里所说的短期不平衡,是指价格还来不及发生变动时的情况。由于一段时期后价格开始调整,所以长期平衡就是价格充分调整后的经济平衡。 * * * * * * * * * * * * * * * * * * * 五、本币贬值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 本币贬值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经营状况提升未必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六、汇率水平决定的比价属性和杠杆属性 比价属性:汇率水平由其他宏观经济 变量的变动所决定。 杠杠属性:汇率水平变动会带来其他 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 补充:套汇与套利 1.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与中间汇率 2.两角套汇与三角套汇 3.套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将经常账户简单视为贸易账户,则它主要是由商品与劳务的进出口决定的。其中,进口主要是由本国国民收入(Y)和实际汇率(等)决定的,出口主要是由外国国民收入(Y)和实际汇率决定的。这样,影响经常账户收支的主要因素可表示为: 为简单起见,假定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收支取决于本国利率(id)、外国利率( )、还有对未来汇率变化的预期 。 综合上述公式,可得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为: 如果将除汇率外的其他变量均视为已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化至某一水平,从而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即: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各变量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1.国民收入的变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 3.利率的变动 4.未来汇率预期的变动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对各变量如何影响汇率的分析是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得出的。而实际上,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而它们对汇率的影响是难以简单确定的。 4.汇兑心理说 汇兑心理说是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于1927 年提出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币,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如支付、投资、投机等等。这种主观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人们依据自己的主观欲望来判断外币价值的高低。根据边际效用理论,外汇供应增加,单位外币的边际效用就递减,外汇汇率就下降。在这种主观判断下外汇供求相等时所达到的汇率,就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