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基础理论(修改)教案分析.ppt

发布:2016-04-29约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理论 第二节 人性观理论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理论 一、人的心理 (一)心理的本质 1.人脑的机能 2.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二)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人的心理现象结构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 认知、情感和意志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推动人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二、心理过程 (一)认识过程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二)情感过程 1. 情感概念 是人们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和满足其需要而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态度倾向. 2.情感与情绪 (区别) (1)情绪与自然需要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是人类独有的. (2)情绪带有情景性,较浮浅而不稳定;情感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三)意志过程 1.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自己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为的结构 (1)采取决定阶段 意志行为的开始阶段 决定方向,规定轨道 (2)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行为的完成阶段 观念--行动 体现的是意志的坚韧性 第二节 人性观理论 一、人性 基本维度 基本需要 生物性 物质生活需要 精神性 精神生活需要 社会性 社会秩序需要 二、人性假设理论 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设。 ——麦格雷戈 四种人假设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 雪恩 1960年《组织心理学》 (一)经济人 (二)社会人 (三)自动人 (四)复杂人 (一) 经济人假设和管理策略(x理论) 1.基本观点 (1)好逸恶劳 (2)强制与惩罚 (3)志向不大,规避责任,但求生活安全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少数人有理性、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负起管理责任 2.管理思想和策略 (1)绩效低落由人之本性所至 (2)管理工作重点:完成生产任务和提高生产率 (3)组织设计——集权化管理:组织要求重于个人需要 (4)奖惩制度:胡萝卜+大棒 (一) 社会人假设和管理策略(1933年梅奥) 1.基本观点 (1)社交需要是人类的基本激励因素 (2)更加重视对同事的社会影响力 2.管理思想和策略 (1)管理工作重点:关心和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 (2)管理人员的职能:了解职工的意见和思想,联络人 (3)管理方式:参与式管理 (4)奖励制度:提倡集体奖励 (三) 自我实现人假设和管理(Y理论) 1.基本观点: (1)人天生勤奋,视劳动如游戏 (2)人为自身承诺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3)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需要 (4)承担责任、寻求责任 (5)广泛存在着想象力、智慧和创造力,一般人只得到部分发挥。 2.管理思想和策略 (1)绩效低落归因于管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不冲突 (2)管理重点的转变:注意怎样使工作更具挑战性和内在意义 (3)管理职能的转变:创造和提供方便的人。 (4)奖励方式的改变:外在奖励——内在奖励 (5)管理方式的改变:科学管理—— 参与管理 —— 民主管理 (四)复杂人假设和管理策略(麦概括为超Y理论) 1.基本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且不断变化。 (2)需要和动机组成复杂的动机模式; (3)可学得新的动机; (4)在不同的组织或组织的不同部门会表现出不同的需要; (5)无论什么动机,都可导致最高的生产率; (6)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代的万能的管理方式。 2、管理策略: (1)权变管理,以现实的情景为基础,做出可变的灵活的行为。 (2)管理措施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3)管理策略和措施不能简单化和一般化。 三、z理论与z式管理(不属于人性假设理论,而是组织理论)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院 日裔美籍教授 威廉.大内 1981年提出来的。 (一)Z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