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51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51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1、一定量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3.36L氢气。若将等质量的该合金完全溶于稀硝酸,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L的NO(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11.4g B.16.5g C.9.7g D.8.7g
【答案】D
【解析】标准状况下3.36L氢气的物质的量是3.36L/22.4L/mol=0.15mol,4.48LNO的物质的量是4.48L/22.4L/mol=0.2mol。Mg、Al合金中只有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根据2Al~3H2,可知Al的物质的量是0.1mol;与硝酸反应生成0.2mol的NO,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3=0.6mol,设合金中Mg的物质的量是x,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2x+0.1mol×3=0.6mol,所以x=0.15mol,所以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只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质量是0.15mol×58g/mol=8.7g,答案选D。
A.图1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
pH大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B.图2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C.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在T1、T2温度下由CO2和H2合成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CO2和H2合成甲醇是吸热反应
D.图4表示将1.00mo1·L-1盐酸滴入20.00mL 1.000 mo1·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
【答案】D
3、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
A.还原性:I- Fe2+ 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解析】A.由于物质的氧化性:Br2 Fe3+ I2,物质微粒的氧化性越强,其得到电子变成的微粒的还原性就越弱,所以还原性:I- Fe2+ Br-,正确;B.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在A~B段首先发生反应:2I-+Cl2=2Cl-+I2;n(I-)=2mol,所以n(FeI2)=1mol;在B~C段发生反应:2 Fe2++Cl2=2Fe3++2Cl-;n(Fe2+)=4mol,由于Fe2+是两种物质共同电离产生的,n(FeI2)=1mol,所以n(FeBr2)=3mol;即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ol,错误;在C之后发生反应:2Br-+Cl2=2Cl-+Br2;C.当通入2molCl2时,根据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及微粒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在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 2Cl2= 2Fe3++ I2+4Cl-,正确;D.原溶液中:n(Fe2+):n(I-):n(Br-)=0.4::0.2:0.6=2:1:3,正确。
4、在25℃,101 kPa下由HCHO(g)、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共6.72 g,其相对氢气的密度为14,将该气体与2.24 L氧气(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粉末,使Na2O2粉末增重的质量为( )
A.等于6.72 g B.小于6.72 g
C.大于6.72 g D.无法计算B
【解析】由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可知:若6.72 g H2、CO和HCHO(g)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g)被Na2O2完全吸收时,Na2O2会增重6.72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4 mol。
根据HCHO(g)、H2和CO分别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可知0.24 mol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应消耗O2:0.24 mol×=0.12 mol,故混合气体燃烧时O2量(0.1 mol)不足,混合气体不完全燃烧产生CO、CO2和H2O,而Na2O2与CO不反应,所以Na2O2固体增重量小于6.72 g。
① 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氢原子数为2NA个
② 0.1mol·L-1 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NA个
③ 标准状况下,2.24L Cl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A个
④ 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2NA个
⑤ 常温下,1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