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54 化肥和农药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doc

发布:2016-04-01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54 化肥和农药 1、亚硝酸(HN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 A. N2 B. N2O3 C. NO2 D. NO2 【答案】 2、用两根石墨电极分别插入盛有氯化铜溶液的 U形管中,接通电源,则关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描述正确的是( ) A.阳极,有Cl2 放出 B.阴极,有H2 放出 C.阳极,有O2 放出 D.阴极,有Cu覆盖 3、25℃时,向20.00ml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CH3COOH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CH3CO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点时NaOH溶液恰好被中和.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H3COOH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B.图中点到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C.点所示溶液中存在:c(CH3COOH)+c(H+)=c(CH3COO)+c(OH) D.滴定过程中的某点,会有c(Na+)>c(CH3COO)=c(OH)>c(H+) 【解析】A、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1mol/L,点时NaOH溶液恰好被中和消耗醋酸溶液20ml,则产生浓度为0.1mol/L,故A正确; B、图中点到点所示溶液中随滴入醋酸反应,水的电离被抑制程度减小,即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恰好反应后继续滴加醋酸,对水电离起到抑制作用,图中点到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 C、点所示溶液是醋酸和醋酸钠溶液,c(CH3COOH)+c(CH3COO﹣)=2c(Na+),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c(CH3COOH)+2c(H+)=c(CH3COO﹣)+2c(OH﹣),故C错误; D、滴定过程中的某点,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会有c(Na+)>c(CH3COO﹣)=c(OH﹣)>c(H+),故D正确; 故选C. ) A. B. C. D. 【答案】C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甲的化学式为YX3,是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是由X、Y、Z组成的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X、Y、Z组成盐的水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该盐阳离子浓度小于酸根离子浓度 B.YX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原子半径:Z<Y<W,而简单离子半径:W<Y<Z D.W的氯化物熔点低,易升华,但水溶液能导电,由此推断它属于弱电解质 【答案】A 【解析】解: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甲的化学式为YX3,是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甲是NH3,所以X是H元素、Y是N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且原子序数大于N,所以W是Al元素,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Z是F元素,乙是由X、Y、Z组成的盐,则乙是NH4F, A.由X、Y、Z组成盐为NH4F,NH4F的水溶液呈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F﹣),故A正确; B.NH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石蕊遇碱变蓝色,所以氨水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B错误; C.原子半径:Z<Y<W,而简单离子半径:W<Z<Y,故C错误; D.氯化铝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所以氯化铝是强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6、将5g铝、镁、铁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完全时共放出氢气2.8L(标况下),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 A、等于0.125mol B、可能小于0.125mol,也可能大于0.125mol C、小于0.125mol D、无法确定 【答案】C 7、过滤时正确的操作为(  ) A.将待过滤的物质搅拌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B.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先倒出上层清液,再将沉淀倒入过滤器中 C.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D.将待过滤的物质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三层滤纸处 【答案】D 【解析】A.过滤液体时,将待过滤的物质搅拌后用玻璃棒引流,否则液体会溅出,故A错误; B.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先倒出上层清液,上层清液未过滤,过滤操作前可先让混合液静置,然后先过滤上层清液,再过滤下层,这样可以到达较好的过滤效果,故B错误; 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进过滤器,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可能冲破滤纸,故C错误; D.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