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78 化学电源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78 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O2+2H2O+4e-==4OH-,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答案】D
2、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锌是负极
B.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
D.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3、某储能电池的原理如右图所示,溶液中,阴离子为SO42-,a、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外电路的电子由a极移向b极
B.放电时,溶液中H+从左槽移向右槽
C. 充电时,a极的反应式为
D. 当左槽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时,电池中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由充电时右槽发生电极反应 ,为得电子还原反应,故b为阴极,a为阳极,左槽必发生失电氧化反应,C项正确;此时左槽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项错误;根据充电时“正接正,负接负”的原则,可知放电时,a为正极,b为负极,电子由b极经外电路流向a极,A项错误;H+由负极向正极迁移,即由右槽向左槽迁移,D项错误。
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OH)2
B.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放电时每转移电子正极有被氧化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解析】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2OH-Zn(OH)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3e-+4H2OFe(OH)3+5OH-,电极附近溶液碱性增强,A、D正确,C不正确;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5、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
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答案】B
6、一种具有很高比能量的新型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之一为MnO2+e一+H2O=MnO(OH)+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Al- 3e一+3NH3.H20= Al(OH)3+3NH4+
B.电池工作时,NH4+、Na+移向铝电极
C.每消耗27 g铝就会有3 mol电子通过溶液转移到正极上
D.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答案】A
【解析】
7、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放电池。下图为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电子转移时极产生标准状况下
B.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OH-
C.d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D.c极上进行还原反应中的可以通过隔膜进入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左装置为电解池,右装置是原电池,气体X在阴极产生,即a极产生H2,气体Y在阳极产生,即b极产生O2,故A、B、C都不正确;c极反应为O2+4H++4e-====2H2O,发生还原反应,d极反应为H2-2e-====2H+,B中产生H+,A中消耗H+,故B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D正确。
8、乙醇燃料电池中采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质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b极沿导线流向a极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2H5OH+3H2O+12e-=2CO2+12H+
D.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O2+4e-=2H2O
【答案】D
【解析】
9、氢镍电池是广泛应用的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H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