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年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直线与平面垂直课件.ppt

发布:2017-11-20约2.71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学应用 巩固深化 1 让学生理解、记忆定理并进行简单运用; 2 通过对空间简单关系的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重视对学生思考策略的引导和启发,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互评规范证明题的书写; 3 训练学生灵活应用判定定理和定义,能适当的进行线线和线面位置关系之间的转化. 概括总结 分层作业 开放式小结,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1 学生主动建构,形成知识体系; 2 预测学习内容,感悟数学思想; 3 规范立几学习,提出能力要求。 作业布置 必做题 选做题 拓展题 阅读课本 完成第34页 第1(1)(2),3题;第36页 第6,7题 第37页第10题 运用今天的研究方法,你还能 进行其它位置关系的探究吗? * 苏教版高中数学 必修2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宫建红 直线与平面垂直(1) 一.教材内容解析 二.教学目标设置 三.学生学情分析 四.教学策略分析 目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内容解析 运用直观感知、问题探究、操作确认等 方法概括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 定理. 教学重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 的概念、判定定理及 其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概念 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定义 线面斜交 线面垂直 线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相交 线面垂直 线面垂直 研究内容 线线 垂直 线面 平行 面面 垂直 线面 垂直 研究方法 学生通过对实例、模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发现、猜想、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 在定义、定理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发展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学生运用特殊化、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体验了研究空间关系的一般方法. 3 在探究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简洁之美,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培养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4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学生学情分析 经验 知识 方法 思想 能力 习惯 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已有认知基础 日常生活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 已有研究经验 知识技能基础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突破对“任意”的生成和理解; 2.探究、归纳、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突破“无限”与“有限”的转化. 突破策略 1.启发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从整体上认识研究的目标与手段. 2.引导学生经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过程形成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3.发动学生通过问题串 交流、汇报、展示思维过 程,相互启发. 难点与突破策略 难点与突破策略 四.教学策略分析 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 问题引领 应用反思 教 法 直观感知 学 法 明确思路 自主探究 深化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建构定义 汇报交流 形成定理 简化定义 获得猜想 数学应用 巩固深化 概括总结 分层作业 创设情境 建构定义 1 回顾旧知 引入课题 2 创设情境 启发定义 3 说明猜想 建构定义 4 认识定义 巩固深化 问题串设计 问题 1 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问题 2 掌握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哪些内容? 问题3 直线和平面相交中最特殊的一种情况是什么? 学生活动1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活动2 汇报交流。 问题4-7 为什么先研究线面垂直?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问题8 举出生活中、几何体中“线面垂直”的例子。 问题9 关于垂直,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已知与未知的联系? 问题10 为什么感觉“比萨斜塔”所在直线与地面不垂直? 问题11 你能给“直线与平面垂直”下个定义吗? 1 回顾旧知 引入课题 [问题1] 直线和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问题2] 掌握了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哪些内容? 回顾问题 复习线面关系,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思路,为类比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位置关系作铺垫。 设计意图 [问题3] 直线与平面相交中最特殊的一种位置关系是什么? 活动1 动手操作 活动2 自主命名 情境问题 设计意图 学生“摆一摆”,感知“线面垂直”是“线面相交”的特例;通过自主命名,使学生体验成功快乐! 1 回顾旧知 引入课题 【问题4】 为什么先研究直线与平面垂直? 【问题5】 为什么要研究直线与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