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doc

发布:2017-06-01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 正向功能负向功能。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有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教育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教育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教育。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对作用。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 Ps: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关系。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三、教育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4.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技术。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高校尤其明显)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3.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新和创造文化 学校文化校文化概念 构成 观念文化 又叫精神文化 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四种成分:①认知成分 ②情感成分 ③价值成分 ④理想成分 规范文化 又叫制度文化 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物质文化 学校文化的空间形态形式 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特征特征 校园文化 概念 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内容 ①校园物质文化、 ②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最高层次 创建策略主题统揽策略 个性塑造策略 传统拓展策略 重点突破策略 形成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2. 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3. 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都是创造学校文化的主体。 4. 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的过程。 良好的文化行为要与管理常规建设相结合。 良好的文化行为要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 环境被称为“第二教师队伍”,是一种“隐性课程”。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 六、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2.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 个体身心发展概念动因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之一,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 孟子性本善格塞尓成熟机制霍尔一辆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 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行为主义华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遗传 地位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 体现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的发展 评价 夸大遗传的作用,把遗传看作是决定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是不正确的。 环境 体现 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