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8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怀古诗学案.doc

发布:2016-12-29约4.9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怀古诗学案 高考题回顾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金陵图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 A、咏古迹 B、怀古人 C、忆古事 古迹——怀想与该古迹有关的人、事 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B、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2、思想内容: A、感慨盛衰(世事)无常 B、感慨国运衰微 C、抒发爱国情怀 D、评价历史是非 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抑郁不得志 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3、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故 高考怀古诗常见题型 (一)、从情感角度:“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5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2007江西)金陵晚望金陵图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3分)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三)从综合的角度:从一个角度,写鉴赏性的文字。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题目。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案】1、对仗(或:对偶) 2、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3、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赏析】这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起一千二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大战而写出的一首怀古诗。诗的前五句,作者以巨匠之手,举重若轻地把一场历史的风雷任意驱遣于笔底,并从一定角度对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给予评价。 首联“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舟由舻”,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然而,句中着一“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颔联“诸葛心中空有汉,曹满眼里已无吴”,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对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颈联出句“兵销炬影东风猛”,写曹军的失败。接下来的对句“梦断箫声夜月孤”,则出现一个大跨度的跳跃、转折,作者移宫换羽,诗笔一挥越过八、九百年,联想到大苏泛赤壁的遗事,一种虚空怅惘的情绪随之升腾起来,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句中“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全由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化出。这一联的两句诗对比强烈,出句尚是千帆争渡,烟焰张天的战争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读者如闻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不绝如缕”的洞箫声在耳畔索回飘荡,令人黯然销魂。 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