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能力训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二.doc
PAGE
PAGE8
专题实力训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上书恳求减免关中赋税,因触怒权贵而一起被贬。张十一被贬至郴州临武,韩愈被贬阳山(今属广东)。张十一在任上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袤,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纳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调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
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鸟闲飞露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诗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D.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燥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表达了内心的极度苦痛。
E.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困难的心情。整首诗显得宛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2.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困难,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长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④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⑥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B.颔联采纳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倒戈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缘由,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回忆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忽然觉得遗恨无穷。
E.该诗具有显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像,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
永遇乐秋草
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逾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皋接轸,玉关消息初断。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未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③,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榜眼。中日甲午斗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除出京。②麇:獐子,鹿的一种。③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憧憬。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仰慕。
D.“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经常哀痛落泪,胡笳声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
E.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勾画出苍凉、萧疏的边塞景象,景中含情;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间消逝,透露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2.这首词下片从“风霜未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雨中花
高观国①
旆②拂西风,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文章俊伟,颖露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