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ppt

发布:2017-03-14约1.29万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偏重叙事的主要指诗中的人物形象。 2、偏重抒情的主要指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 3、偏重写景的主要指诗中的景象或物象。 月 望月怀人、思乡。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崔国辅《古意》:“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菊 象征着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元稹《菊花》:“不是花中更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宋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陆游《晚菊》:“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梅 凌霜傲雪,品格高洁。何逊《咏早梅》:“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宋陆游《落梅》:“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明于谦《和梅花百咏》之一:“玉为肌骨雪为神,近看茏葱远更真。” 莲 “莲”与“怜”同音,故常以“莲”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州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出污泥而不染,更是超凡脱俗的象征。 梧桐 凄凉悲伤。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杜鹃 凄凉、哀伤的象征,也以此表达幽深的乡思。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迢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王令《送春》:“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鹧鸪 象征着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寒蝉 悲凉的象征,既引发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唐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唐李商隐《蝉》:“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鸿雁 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唐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另外,鸿雁传书也是一个特定的意象,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柳 送别,思念,惜别怀人。唐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宋徐俯《卜算子》:“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宋周邦彦《月下笛》:“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也可象征着时世兴衰。唐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另外,柳絮的飘浮不定,也常作愁绪的象征。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练习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练习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