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算:
(2.7.4)
3 综合误差(总误差)
上面分别讨论了直接测量中偶然误差合成和系统误差合成,而实际测量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应将其进行综合,以求得最后测量结果的总误差。
计算若干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合误差(总误差),一般需通过以下步骤。
3.1 分析各项测量误差的来源及误差性质
分析误差性质即分析误差是属于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还是粗大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还要看它是已定系统误差还是未定系统误差;
3.2 确定每一项误差的数值或极限变动范围;
3.3 由式(2.7.3)计算已定系统误差Δ;
3.4 由式(2.7.4)计算未定系统误差的极限变动范围;
3.5 由式(2.7.2)计算偶然误差的极限变动范围
3.6 测量结果的综合误差可表示为
对单次测量: (2.7.5)
对平均值 : (2.7.6)
但是,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最大值也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显然上述总误差估计偏大了,故有时也用几何合成方法:
对单次测量: (2.7.7)
对平均值: (2.7.8)
式中 Δ—已定系统误差,可以由测量结果来修正;
n——测量次数;
±е —未定系统误差的极限变动范围;
±—偶然误差的极限变动范围;
应当指出:未定系统误差的合成方法与偶然误差相同,都用计算平方和的平方根方法来合成,但二者具有根本区别。
偶然误差具有抵偿性,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趋于零;未定系统误差不具有抵偿性。偶然误差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未定系统误差与测量次数无关。
根据以上特点可以区分偶然误差与未定系统误差,如相同条件下,使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被测值重复测量多次,仪器的指示值可能不完全相同,即仪器示值变化,它是偶然误差,具有抵偿性,增加测量次数,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对仪器的影响引起的误差属未定系统误差,具有不抵偿性,与测量次数无关。增加测量次数,并不减少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8 间接测量误差合成
工程实际中所要获得的被测量的数值,许多都不能用仪器直接测得。往往是直接测量另外一些参数,然后通过公式计算间接求出即间接测量。如电功率就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或电流和电阻后求得。由此可见,间接测量误差不仅与直接测量量的误差有关,而且还和两者之间函数关系有关,通常把由直接测量量的误差来计算间接测量量的误差称为误差传递。
1 误差传递一般公式
1.1 间接测量中系统误差传递公式
设间接测量中的被测量为y,直接测量量为x, z, w,…,它们间的函数关系为:
(2.8.1)
令分别为直接测量量在测量过程中造成的系统误差,为间接测量量y的系统误差,则有:
将上式右端按泰勒级数展开,并略去高阶微量后得:
故函数的绝对误差为:
(2.8.2)
函数的相对误差为:
= (2.8.3)
式(2.8.2)、(2.8.3)为间接测量中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表2-7给出了常用函数的系统误差传递公式。
1.2 间接测量中偶然误差传递公式
实验中对直接测量量作了n次测量,可算出n个值:
…………………………
根据已导出的公式(2.8.2),每次测量的误差为:
两边平方得:
表2-7 常用函数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序号 函数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高斯定律,正负误差的数目相等,故非平方项相互抵消,得:
将各次测量的误差代入上式,得:
…………………………………
将上列各式两边分别相加,得:
两边同乘,则被测量y的标准误差为:
=
= (2.8.4)
2 误差传递公式的应用
2.1.计算被测量误差
由直接测量量的系统误差,即可根据式(2.8.2)、(2.8.3)计算被测量系统误差;由直接测量量的标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