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化合物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时2乙酸学业分层测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课时2 乙酸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四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解析】 乙酸分子中只有—COOH上的H可以电离出来形成H+,所以乙酸为一元酸。
【答案】 B
2.(2016·重庆高一检测)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
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氢氧化钠反应 B.与稀硫酸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 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 根据比例模型可知该分子为乙酸。
【答案】 B
3.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A.HOCH2—CH===CH—COOH
B.CH3CH2COOH
C.己烷
D.甲醇(CH3OH)
【答案】 C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应长管口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B项,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故不正确;C项,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D项,由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故正确。
【答案】 D
5.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导学号
①C2H5OH ②CH3COOH(aq) ③NaCl(aq)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解析】 对于Na、K等活泼金属放入酸溶液中,金属先与酸反应;放入盐溶液中,金属先与水反应。
【答案】 D
6.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酸乙酯??碳酸钠反应
【解析】 制取乙酸乙酯时易挥发的乙酸会随蒸气进入碳酸钠溶液中,而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会有二氧化碳生成。
【答案】 C
7.1-丁醇CH3CH2CH2CH2OH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解析】 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为115~125 ℃,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 ℃,A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酸和醇的作用,B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C项错误;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D项正确。
【答案】 C
8.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1.3 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98 B.116
C.158 D.278
【解析】 设化合物A为R—OH,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为
CH3COOH+HO—Req \o(,\s\up14(浓硫酸),\s\do14(△))CH3COOR+H2O
M M+60-18
(10-1.3) g 11.85 g
eq \f(M,?10-1.3? g)=eq \f(M+60-18,11.85 g)
解得M=116。
【答案】 B
9.丙酸钠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该物质可以由丙酸与烧碱反应制得。下列有关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丙酸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丙酸与烧碱的反应不是取代反应
C.丙酸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D.丙酸存在多种羧酸类同分异构体
【解析】 丙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A正确;丙酸与烧碱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不是取代反应,B正确;丙酸与乙酸是只相差一个CH2的羧酸,互为同系物,C正确;丙酸不存在羧酸类同分异构体,D错误。
【答案】 D
10.为了确认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一次实验达到目的(不能再选用其他酸性溶液)。
(1)锥形瓶内装有某种可溶性正盐固体(其中含有3种酸的酸根的其中一种),此固体为________,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
(2)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