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高考研究》专题讲座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届高三专题讲座 关于高考考查内容的研究 一、高考考什么? (一) 关于物理知识的考查 在考纲规定的131个考点中,每年必考的考点有13个,分别是: 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t=V0+at,S= V0 t+at2/2,Vt2-V02=2aS。V-t图。 考点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考点18: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31: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 考点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考点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考点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 考点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 考点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考点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二、关于能力的考查 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科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三、关于方法的考查 (1)重点考查通性通法 如: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力学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运用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有关力学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条件、步骤和方法;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分析与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物体曲线运动的定性分析方法等。 三、关于方法的考查 (2)注重特殊问题及特殊方法的考查 如: 求极值的方法; 特殊模型的处理方法等。 三、近三年全国高考所考查的力和运动计算题 2007年: [全国Ⅰ卷23题]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 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 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 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 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 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 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2007年 [全国Ⅱ卷(云南等)23题]如图所示,位于竖直 平面内的光滑有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与之相 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 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 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 形轨道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 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 (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 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 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2006年: [全国Ⅰ卷23题]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 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 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1/3km/s。 2006年 [全国Ⅰ卷24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2006年 [全国Ⅱ卷(云南等地)24题]一质量为m=40 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 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2005年: [全国Ⅰ卷23题]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在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