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5、(上课)古代诗歌四首.ppt

发布:2017-05-16约9.97千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诗歌知识: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朝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唐朝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次北固山下》。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诗,七言诗两种。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灵活,多用于口语,如《天净沙 秋思》。 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和散文,尤善诗歌,其风格以慷慨悲壮见称。有《曹操集》。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写的是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一层是虚景。 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后四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海水汹涌”是动态;“山岛”是静态。静动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研一2 “阔“字表现了涨潮时长江气势雄伟,水面辽阔的景象。”悬“字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第一句写春潮涌涨,江水浩荡,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第二句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出来了。 1、 该句既写景物又点明时令,透出自然的情趣,想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是挡不住的。 2、 表达作者思想的情怀,给人以乐观、积极、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 3、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 “生”“入”使“日”“春”拟人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更有情趣。5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11. 名句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把家信从哪里捎到哪里?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海日: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律诗的特征 1、共有四联(八句):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二、四、六句押韵。 3、颔联、颈联讲究对仗。 4、字数上有五、七言之分,有严格的格律限制,音律协调。 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喜悦的感情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唐朝有骑马游春的习俗。 写莺燕,是诗人所见,生机勃勃。 写动物。 对偶修辞。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出的画面。 分析颔联中的“争”和“啄”好在哪里? “争”的意思是力求获得,互不相让, ‖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啄”是小燕子取食的动作, ‖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研一3 “水面初平”——春水初涨。 “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息于初春的暖枝。 “新燕”——这是初春的信号。 “浅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