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课程教学计画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壹、「彈性課程」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詹麗足主任、潘淑慧老師、周世娟老師、簡子雅老師
教學計畫 內容 教學主題 綠色行動護家園 目標理念 『文化、永續在彭厝』是教育部「95年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所申請的項目,而這組教學模組『打造綠色家園』,是根據『文化、永續在彭厝』的設計理念而設計的,期望將『能源教育』、『社區文化』及『永續』的概念,完整的建立在學生心中。
透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思考學校空間營造的轉變;觀察空間營造對生活所產生的作用;最後以檢核表省思是否有做好環境的保育。以啟發學生『永續發展』觀念,使『環境行動』更踏實。
『文化、永續在彭厝』的營造,結合了家鄉文化、全球氣候變遷、能源教育、21世紀等議題,拜訪『文化、永續在彭厝』,期望學生對社區文史及永續能有更熟稔的認識和認同。 教學內容 一、環保新生活(2節)
以討論及簡報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了解目前國際上數個較重要的環境公約、相關的議題及其目的是為了要回復與保護地球的昔日面貌。
二、地球變暖了(2節)
以剪報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
三、能源總動員(2節)
以簡報及太陽能車組裝讓學生了解能源相關概念。
四、隘寮溪之子(2節)
鼓勵學生以自由研究的方式,實地探察家鄉的廟宇;家鄉的歷史遺跡;
家鄉景點名勝等,並訪問耆老、查尋書面資料或上網搜尋相關資訊,
最後拍照存檔。
五、我家門前有小河(3節)
實地帶領學生檢測家鄉溪河,一起探討家鄉溪河水體的水質概況再與
去年年水質監測數據比較,接著參與2006世界水質監測日行動標語及
海報設計比賽。 教學對象 九年一貫第二、三階段 課程時間安排 440分鐘(共11節) 資源運用 彭厝國小校園、環境營造-「文化、永續在彭厝」、能源簡報、資訊科技、學習單、社區歷史遺跡、社區河川 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與十大能力 【學習領域】
1.語文
2-2-2-2 能在聆聽過程中,系統歸納他人發表之內容2-2-3-3 能發展仔細聆聽與歸納要點的能力2-2-7-8 能簡要歸納聆聽的內容2-2-8-9 能結合科技資訊,提昇聆聽的速度,加速學習的效果2-2-10-12 能從聆聽中,思考如何解決問題2-2-4-5 能說出一段話或一篇短文的要點2-4-10-3 能報告解決問題的方法2-4-10-4 能與人討論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2-6-3-2 能熟練利用工具書,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2-6-3-3 學習資料剪輯、摘要和整理的能力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1-1-2 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1-3-1 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並能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2-3-1 能瞭解本土性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3-3-1 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3-3-3 能養成主動思考國內與國際環保議題並積極參與的態度3-3-4 能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5-3-1 參與學校社團和社區的環境保護相關活動5-3-2 具有參與地區性和國際性環境議題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的經驗
四、隘寮溪之子
五、我家門前有小河
參、課程架構圖
肆、設計理念
推動校園永續發展,發展生態化、棲地化、教材化、鄉土化之永續校園,是彭厝國小持續努力的目標;以四校整合架構之「祖靈細語-隘寮溪學習網路教育圈」,是「節能產業分享園」設計的主概念。
「節能產業分享園」融入了鹽埔鄉史及水域,並探討鹽埔產業與節能議題,以空中花園概念隔絕熱輻射,以降低圖書室室內溫度,打造學習的健康環境;並以健康建材建構融入鹽埔菸樓文化與蔗糖文化的教學場域,讓學生從環境中瞭解物質循環、省電省能之環境議題,並透過多樣化融入自然與能源教育之設備,帶領學生瞭解永續議題,並更習得自然相關領域概念。
環境教育是一個認知的教育過程,從認知環境中產生情意,使人們對環境產生親和力及愛心,及對環境產生美感等內蘊情緒,進而對環境產生一種保護的愛心而付出實際行動,來提升環境的品質。
伍、學習總目標
一、能知道溫室效應、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之間的相互關係。會主動探索全球環境變化之狀況及相關知識。會覺知環境污染破壞及超載的因果及影響,及防止惡化的方法。 活 動 目 標 活動時間 活 動 流 程 活動地點 準備事項、情境佈置(含教學資源運用) 指導要點
(注意事項)
◎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具有覺知與敏感性。
◎能搜尋『全球氣候變遷』的相關報導並加以整理與歸納。
◎能探討並思考避免溫室效應繼續擴大的方法。
◎能了解學校在校園環境規畫中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