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dna体外重组技术-唐旭东-2013级-jian.ppt

发布:2017-05-20约1.06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概述 1. 质粒的特征 功能: 使宿主细胞具有抵抗不利自身生长因素的能力。 性质:具有不相容性 按拷贝数分类: 严谨性(低拷贝) 松弛型(高拷贝) 分子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拷贝数 含高效的复制子,可用氯霉素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质粒的拷贝数增加。 具有多种遗传选择标记,包括各种抗药基因或营养代谢基因等。 抗药基因或营养代谢基因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编码β-内酰胺酶,水解amp β-内酰胺环使amp失效 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编码转膜泵将tet从细胞移出 大肠杆菌LacZ基因:编码半乳糖苷酶,分解X-gal,使菌落变为蓝色。 α互补筛选法-(2’37’’) pUC18/pUC19 2. 质粒载体的分类: (2)表达用质粒载体: 除具备载体的必备条件外还应有用于外源基因表达的元件:如启动子、终止子等 分类: 原核表达载体 真核表达载体 (二) ?噬菌体 ?噬菌体作为载体具有两个特点 (三)粘粒载体(cosmid) 质粒序列:复制原点,抗性标志 噬菌体:cos粘端序列 插入片段长度可以是载体本身长度的7-10倍 二、DNA聚合酶 5′→ 3′聚合酶活性 3′→ 5′外切酶活性 5′→ 3′外切酶活性 二、DNA聚合酶 二、DNA聚合酶 三、DNA连接酶(DNA ligase) ——基因工程的缝纫针 四、其他修饰酶 (三) 多聚核苷酸激酶 (四) RNase (五) DNase 四、化学合成法制备基因片段 一、PCR产物的克隆策略 (一)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添加法 (二)T/A克隆法 *PCR产物的3′末端加一个A的粘性端,将其直接克隆至3′粘性末端含一个T的线性克隆载体中。 TA克隆方法(一步PCR克隆) (一)粘性末端连接法 (二)平头末端连接法 (三)人工接头法 (四)同聚物接尾法 一、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转 宿主细胞或受体细胞: 定义:被导入重组DNA分子的细胞。 分类: 原核细胞:大肠杆菌、链霉菌 及枯草杆菌 真核细胞:酵母、昆虫细胞及哺乳动物细胞 要求: ※容易接纳重组DNA分子 ※对载体的复制扩增无严格限制 ※不存在特异的能降解外源DNA的内切酶 ※不对外源DNA进行修饰 重组DNA分子导入方式: 转化(transformation)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原核细胞的过程。 转染(transfection)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 感染(infection)   以人工改造的噬菌体或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经体外包装成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或病毒颗粒后,借助噬菌体或病毒的外壳蛋白将重组DNA注入原核或真核细胞,使目的基因得以繁殖的过程。 转化(transformation) 转化的关键: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经理化方法处理而容易接收外源DNA分子的细胞。 转化的方法:  化学法( CaCl2 法):需感受态细胞  电穿孔法:不需感受态细胞       转化效率较高       但需特殊仪器 基因导入装置 (Bio-Rad)      转染(transfection)   分类:瞬时转染 稳定转染:G418(Geneticin) 插入失活筛选法(1’20’’) (四)序列分析 PE 3700型DNA测序仪 菌落印迹杂交 (6’03’’) SDSpurified recombinant human CK2 β subunit and Western blot 第六节 外源基因的表达 一、外源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大肠杆菌(E.coli)表达体系最常用 ※表达载体:选择标志、多克隆位点 强启动序列、翻译调控序列 ※优点: 培养方法简单、迅速、经济而又适合大规模生产。 原核表达系统的不足 只适合表达克隆的cDNA,不宜表达真核基因组DNA 表达的真核蛋白不能形成正确的折叠和进行修饰 真核蛋白常以无生物活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 难以实现大量表达分泌性蛋白 真核蛋白不稳定,易被细菌蛋白酶降解 原核细胞周质中常含有种类繁多的内毒素 二、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真核表达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的体系。 主要有:酵母、哺乳动物、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和高等植物系统 (一)真核表达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可表达克隆的cDNA或真核基因组DNA 可进行糖基化、磷酸化、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