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结果相关性分析研究.doc

发布:2018-01-28约2.6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结果相关性分析研究 王予华 吕高燕 (文登人民医院 2644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153-02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结果变化的比较,分析探讨其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10月间内科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中心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比对照组患者高(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水平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空腹血糖间具有正相关性(Plt;0.05);差异显著。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比空腹血糖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结果更可靠,可以更全面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相关性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异常疾病,其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非酶促反应结合的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血糖控制水平。本文通过对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比较,探讨分析其临床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52例(FPGlt;6.1 mmol/L),男性22例(占42.3%),女性30例(占57.7%);糖尿病组选择我院2012年2月~10月间内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女性52例(占52%),男性48例(占48%)。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45.12plusmn;6.54)岁。两组观察人群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标本采集 空腹血糖(FPG)用干燥管抽取晨间静脉血2ml,在2小时内完成测定。 HbAlc均用EDTA——2K管抽取静脉血2ml,提取红细胞测定HbAlc。 1.3 检测方法 FPG测定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OLYMPUS Au 64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HbAlc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MQ-200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 1.4 评价标准 依据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范围3%~6%,将所有病例划分为低值组、中值组以及高值组。低值组为le;6.0%、中值组为6.1~6.9%、高值组为ge;7.0%。按照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3.6~6.2mmol/L,将所有病例划分为低值组(le;6.0mmol/L)、中值组(6.1~6.9mmol/L)、高值组(ge;7.0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软件包,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FPG浓度和HbAlc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空腹血糖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是否有糖尿病病情有正相关性(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FPG及HbAlc检测结果 (x-plusmn;s) r=0.587,P lt;0.05 3 讨论 空腹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重要指标,但是测定结果只能反应即时血糖浓度,有一定局限性,检测结果受饮食、药物、情绪及测定时间等因素影响[1],不能反映过去血糖浓度,对糖尿病诊治有一定影响因素;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类经非酶促结合而成,其合成过程是缓慢且不可逆转,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主要与血液葡萄糖结合,检测时生物学变异小、分析前性质稳定、无需空腹相对受血糖水平急性变化干扰小[2-3],能反映过去1~3月血糖浓度,其结果可作为糖尿病管理和治疗监测的标志物,亦可作为筛查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指标[4-5]。 通过分析本组资料的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对比分析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观察组空腹血糖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