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业教育阶段男性学习者英语习得策略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业学术论文
论文名称:
《男性语言学习者以英语为代表第二语言习得策略分析》
项目名称: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课程改革北京市教委委托课题
“学习者分析”﹑“学与教策略”
蒋煦芮
北京市海淀卫生学校 英语教研组
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北路27号 100192
2011年4月
目录
摘要………………………………………………………2.
背景分析…………………………………………………3.
宏观背景…………………………………………3.
微观背景…………………………………………4.
矛盾分析…………………………………………5.
研究意义…………………………………………………5.
研究方法…………………………………………………6.
可控因素…………………………………………………7.
非可控因素………………………………………………11.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附录………………………………………………………15.
职业教育阶段男性护理学学习者英语习得策略分析
蒋煦芮
(海淀卫生学校,北京 100192)
摘要: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探索,将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从逻辑分析方法转变到生活形式概念的提出,即引入社会、心理、文化诸多因素到语言分析中来。对于由性别差异导致的男性语言学习者同女性语言学习者在以英语为代表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教师,应在尊重并承认该差异的客观存在的前提下,科学﹑理性地进行因素分析; 以人的全面、公平、平衡发展权利为宗旨,开展教育教学,使男性职业教育阶段护理学学习者的语言学学习更加 “个性化”。与此同时,教师对于不同特征语言学学习者开展因材施教的课题研究对于性别语言学理论发展具有反作用。开展此项研究的价值也在于其对语言哲学学、性别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贡献作用。
关键词:男性护理学学生、语言学习、英语、差异、策略、因素
背景
宏观层面
中国护理专家、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认为,从患者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患者隐私权角度看,整个社会都需要男护士。男性在器械使用、体能体力以及科研思辩方面表现出的能力优势使得我国,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近年随着社区医疗进一步发展,对于男性护理从业者的需求与日俱增。在2010年5月发表于人民日报的一篇名为“我国“护士先生”增多,注册男护士2.1万人占总数1%”的采访中,北京天坛医院护理部主任王彩云表示,2005年前,天坛医院仅有1名男护士,2010年已拥有超过20名。对于男护士“胆大手亦巧”的评价,不仅医生认可,病人也认同。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说,每年招人时,医院的重点科室都会向护理部申请男护士,但因为数量有限,能分到男护士的科室都感到很幸运。
我国男性护理学的发展特征也同当今国际主流发达国家愈加重视男性护理人员培养的发展趋势相符合。综合各国数据,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仅从“量”的角度,中国在男性护理人才的培养方面同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注册男护士人数 男护士所占比例 数据年份 美国 11万 5.4% 2010年 澳大利亚 2.6万 9.6% 2008年 英国 0.67万 10.21% 2011年 约旦 不详 25% 1996年 荷兰 不详 23% 2003年 德国 70万 18% 2008年 中国 2.1万 1% 2010年 近年世界主要国家注册护士男性比例
预计,到2015年,我国注册护士总人数将达到232.3万人,与目前约210万注册护士的数量之间,仍然有超过20万的缺口。目前,我国男性护理学从业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世界各国,在本、专科及高职、中专不同层次护理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男性护理学学生的培养重要性不言而喻。
微观层面
尽管我国目前注册男护士仅占注册护士总量的1%,已注册男性护理人员的数量却继续在流失。以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为例,1985年至2004年,该院共有男护士57名,至2004年底,只有18人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其余39人均调离了护理岗位。造成护理行业中男性从业者的低从业比例、高流失率的原因是复杂的。当视线聚焦于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阶段男性护理学学习者的现状时,新入校的男护生由于社会偏见、传统习俗、职业角色认同障碍等因素,往往较女护生更易产生人际冲突。
本文仅尝试从男性护理人员的入职前以英语为代表的第二语言类教育、培训阶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