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努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docx

发布:2018-07-07约1.32万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努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近年来,通过教育和教学深化改革,我深感传统教育中有些教育方法,桎梏着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教死书,死教书,一味填鸭;学生学得吃力,死读书,读死书,把生动活泼富有实践性的科学知识,变成了死教条,以形成呆板记忆为满足,这极不利于富有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从这些教训中,我感到要努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一)学生的智力潜能要靠教育者去开发   学生的智力潜能很大。无数的教学理论和雄辩的事实充分证明,人的智力刚刚开发出10%左右,人类的聪明才智大量积压在大脑这个不断生长的仓库里。儿童的智慧已被广大教育者承认。我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儿童蕴含着超出人们意料的智慧的火花。   我教乘法口诀时,因为平时经常训练,多数学生对正背、倒背、切入背都已达到熟练程度,所以,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新问题:“同学们,谁能算出9到1的口诀有多少句?”   大家都用小手指点着,有的一句一句地数,有的一组一组地数,而一个姓姚的学生忽然大声说:“赵老师,我算出来了,乘法口诀共有45句。”   我大为惊异:“你是怎么算的?”   “我找到一个简便算法。你看:几的口诀就有几句,如果依次把1和9、2和8、3和7、4和6相加凑10,那正好是4个10,再加上中间的5,不就是45句吗?”   听了他的回答,我暗自赞叹:这孩子真是聪明过人。相传数学家高斯发现百以内自然数和的简便算法是8岁,而他才7岁呀!   也是这位学生,有一次上练习课,我让学生用6根火柴棒摆四个相同的三角形,他竟然想到摆三棱锥,即把6根火柴立起来摆。他的想法震惊了所有的听课教师。   姓姚的这位学生由平面中跳出来,能够想到空间中去,这是中学时要接触的立体几何呀!可见,学生的思维是多么广阔呀!   我觉得,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具有很大可塑性。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因此,我们的教育起点越早越好,要抓早抓小,更要抓巧。早一天教育,早一天成功。晚一天教育,晚一天成功。抓巧了,儿童成长的速度就快一些。   这种新型的儿童观促使我在教育整体改革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1991年,我招收了40名5周岁儿童,进行“早期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教育,这个班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已初步接受了简单的数学思想,学会了加减法、乘除法。其他方面也获得了显著的成果。   实践使我认识到,儿童的智力潜能要靠教育者去开发,去培养,去挖掘。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开发、培养和挖掘,做到点石成金。   我在学生刚上学时,在开课前安排了几节数数课:正数、倒数、切入数,翻来覆去地数上几回。当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并且能正确迅速地数出来。这样做数数教学任务是否就算完成了呢?   我又拿出一捆小木棒让学生继续学习。我说:“同学们,我们继续学数数。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我们数东西时,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还有什么数法?”   “老师,我知道。吃饭时,我姐姐拣筷子是两个两个地数。”一个男生回答。   “说得好!我们使筷子一人使两根,所以数筷子时也常常两根两根地数。”我一边说一边拿起两根小木棒,做了一个数筷子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咯咯直笑。   我又把小木棒举起来,“现在我们就把小木棒当筷子,数数共有多少根。”   我两根两根地拿着,学生们两根两根地数着:2根、4根、6根……100根。还是上节课用的100根。   实际上,我是明教数数,暗教乘除法运算。虽然木棒还是100根,但数法变了,变成了相同加数的运算。那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是乘法,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这些未来要学习的知识,现在就暗暗渗透,先打下伏笔。   “谁知道,除了一个一个地、两个两个地数以外,还有什么数法?”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话音刚落,马上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我爸爸运砖时是用砖卡子四个四个地数。”   “好,手握砖卡,一卡就是四块,数起来又快又方便。现在我们就用小木棒当砖卡数一数:4块、8块、12块……100块。”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三种数法,谁还知道别的数法吗?”   “我知道!我妈妈卖鸡蛋总是五个五个地数。”又一个小姑娘回答。   “好,说得太好了!数鸡蛋时一次数五个,真是又快又方便。现在我们就用小木棒当鸡蛋,大家一起数数看。”   我做出数鸡蛋的样子和学生们一起数:5个、10个、15个……100个。   “好了。先数到这儿。在数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神秘地对学生们说:“我们好像越数越快,越数越方便了。”   “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我边问边举手示意,又叫学生们把准备好的100根小木棒全拿出来,用刚才的数法数一数,比较一下,想一想。   我这样做是想让学生们通过操作,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初步感知和领悟自变量和函数的关系。   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举起小手,要求发言。一个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