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体内的大多数蛋白质均不断地进行分解与合成代谢。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修补;运输;代谢调节、催化作用;能量供给
2.氮平衡
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约16%,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因此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可根据氮平衡实验来确定。即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可以反映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概况。氮平衡有三种情况
(1)氮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反映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即氮的“收支”平衡。
(2)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部分摄入的氮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
(3)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例如饥饿或消耗性疾病患者。
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蛋白同时食用时,必需氨基酸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必需氨基酸
机体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必需氨基酸即: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蛋氨酸。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1.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自胃中开始,主要在小肠进行。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酶,通过各种蛋白酶的协同作用,生成氨基酸及二肽后方可被吸收。
氨基酸的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可通过肠粘膜细胞膜上的氨基酸载体,也可通过γ-谷氨酰基循环吸收氨基酸。
人体内有四种氨基酸载体即中性氨基酸载体、碱性氨基酸
载体、酸性氨基酸载体和亚氨基酸与甘氨酸载体;γ-谷氨酰基循环是氨基酸吸收的一种方式,通过谷胱甘肽的代谢来完成,包括多种酶催化多种反应,其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位于细胞膜上,是该循环的关键酶。
2.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被消化,也有一小部分消化产物不被吸收。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所起的作用,称为腐败作用。大多数腐败作用产物对人体有害,但也可以产生少量脂肪酸及维生素等有用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大部分随粪便排出。
氨基酸代谢库
1.氨基酸代谢库
食物蛋白经过消化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通过血液循环运到全身的各组织。这种来源的氨基酸称为外源性基酸。
机体各组织的蛋白质在组织酶的作用下,也不断地分解成为氨基酸;机体还能合成部分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这两种来源的氨基酸称为内源性氨基酸。
外源性氨基酸和内源性氨基酸彼此之间没有区别,共同构成了机体的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
氨基酸代谢库通常以游离氨基酸总量计算,机体没有专一的组织器官储存氨基酸,氨基酸代谢库实际上包括细胞内液、细胞间液和血液中的氨基酸。
2.氨基酸的主要功能
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也合成多肽及其他含氮的生理活性物质。除了维生素之外(维生素PP是个例外)体内的各种含氮物质几种都可由氨基酸转变而成,包括蛋白质、肽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黑色素、嘌呤碱、嘧啶碱、肌酸、胺类、辅酶或辅基等。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人体内蛋白质处于不断降解和合成的动态平衡。不同的蛋白质在体内的寿命差异很大。真核细胞的蛋白质的降解有两条途径:一是不依赖ATP的过程,在溶酶体内进行主要降解细胞外来源的蛋白质、膜蛋白和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质。另一是依赖ATP和泛素的过程,在胞液中进行,主要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的蛋白质。外源性与内源性的氨基酸共同构成“氨基酸代谢库”参与体内代谢。各种氨基酸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故有共同的代谢途径,但不同的氨基酸也各有其个别的代谢方式。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体内的氨基酸可通过多种方式脱去氨基,包括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及嘌呤核苷酸循环,其中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所谓联合脱氨基,是指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其过程是氨基酸首先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催化下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α-酮戊二酸再继续参与转氨基作用。上述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可逆的,所以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催化氨基酸转氨基的酶是转氨酶,其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此酶催化某一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体内有多种转氨酶,其中谷丙转氨酶(GPT或ALT)和谷草转氨酶(GOT或AST)最为重要。由于骨骼肌和心肌中L-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弱,难于进行联合脱氨基作用,该组织的氨基酸主要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进行脱氨基作用。嘌呤核苷酸循环过程,氨基酸首先通过连续的,
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移给草酰乙酸,生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