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ppt

发布:2017-06-07约1.31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案例;我与劳动力市场;第4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4.1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1)劳资双方是理性的并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2)劳资双方对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充分的信息,信息分布均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3)劳动力具有同质性,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及其他非货币特征方面也具有同质性; (4)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性,是工资接受者; (5)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S=f(W) D=f(W) S=D W=We;;案例1;人口减少,消费者人数随之下降,但因为幸存者的人均消费量比以前增加,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增加,所以,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大于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左移。 问:最后w和就业量的变化如何?;案例2;:是指在一组工资率下,两个以上的多个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4.2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首先,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t表示;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t+1表示。在t与t+1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以Dt和Wt表示本期的需求量和本期的工资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Wt =f(Dt ) (1) 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以St+1表示,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St+1= f( Wt )(2)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收敛型蛛网;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发散型蛛网;;;4.3.1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4.3.2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4.3.3 充分就业 ;;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的第二个表现:是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结论:同等的劳动获得同样的工资,不会因职业、行业、地区差异而形成工资差别。 ;过剩;4.4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概念一“瓦尔拉斯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情况下,根据市场价格形成的需求。;1)可以研究数量限制对经济行为人的影响 2)由于两种需求都是经济???为人在其自身条件下希望实现的量,它与实际的购买量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分析有效需求与成交额的关系,可以考察在需求和供给达不到数量相等时,市场是如何通过经济行为人的行为达到与“均衡”状态不同的另一种稳定的状态,即非均衡状态。;;概念三“自愿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1)劳动力短缺: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这种情形也称劳动力过度需求。劳动力短缺还具有累积、溢散的效用;2)“劳动力过剩”: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又称劳动力过度供给。 表现就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在职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