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doc

发布:2017-06-08约3.3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时间:30分钟)                     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电解质的概念 1,2,3,4,5,7,11 电解质的电离 6,10 溶液的导电性 8,9,12 1.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A ) A.NH3 B.(NH4)2SO4 C.Cl2 D.CH3COOH 解析: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导电,不是氨气本身导电,属于非电解质,A正确;硫酸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B错误;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醋酸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D错误。 2.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C ) A.离子数目的多少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溶液的导电能力 C.在水溶液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D.电离方程式的写法不同 解析:判断强弱电解质就是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3.可以判定某酸是强电解质的组合是( D ) ①该酸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②该酸可溶解氢氧化铜 ③该酸可跟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④该酸是共价化合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都不是 解析:酸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只能说明其热稳定性强,但不能判定该酸是强酸;可溶解氢氧化铜的酸与可跟石灰石反应放出CO2的酸很多,也不一定是强酸,如醋酸;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不能作为判断该酸是否为强电解质的依据。 4.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D ) A.熔化时不导电 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解析:熔化时不导电,说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共价化合物,但不是弱电解质的特征,如纯H2SO4不导电,A错误;水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在水中难溶,水中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所以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B错误;氯化氢不是离子化合物,是极性共价化合物,但它是强电解质,C错误;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既有电解质的分子又有已电离出的离子,D正确。 5.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D ) ①NaOH ②NH3·H2O ③MgCl2 ④醋酸 ⑤NaHCO3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解析: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为强电解质,故①NaOH、③MgCl2、⑤NaHCO3均为强电解质。 6.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B.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温度不同时,导电能力也不同 D.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解析:电离平衡只存在于弱电解质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只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与是否为强电解质无实质性的关系;弱电解质溶液在温度不同时,电离程度不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不同;离子型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能电离、能导电,共价型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不电离、不导电。答案选B。 7.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 ) A.1 mol·L-1甲酸溶液中[H+]约为1×10-2 mol·L-1 B.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10 mL 1 mol·L-1甲酸溶液恰好跟10 mL 1 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导电性弱 解析:甲酸溶液浓度为1 mol·L-1,而[H+]约为 0.01 mol·L-1,表明甲酸没完全电离,是弱电解质,A正确;B、C、D都与电解质强弱无必然联系。 8.向醋酸溶液中滴入稀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加入氨水的体积(V)的变化曲线是( B ) 解析:CH3COOH是弱电解质,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滴入氨水后,发生中和反应生成CH3COONH4,CH3COONH4是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变大,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最大,导电能力最强,继续滴入氨水,溶液被稀释,离子浓度变小,导电能力下降,最后趋于平缓。答案选B。 9.同一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弱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三者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强弱顺序是( A ) A.bac B.a=b=c C.cab D.bca 解析:金属导体随温度升高导电能力减弱;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变,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弱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升高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大。 10.下列各项中,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D ) A.HC+H2OH2CO3+OH- B.HC+OH-H2O+C C.NaHCO3Na++HC 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