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讲古汉语的词类活用.ppt

发布:2017-06-02约6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方位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趋向或方位。 译为(往、到、在)…… 二十年,始皇东游。《史记·始皇本纪》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操军破,必北还。《赤壁之战》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孟子·梁惠王上》 3.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古今大体用法一致,但也有区别。 “日、月、岁、时” A.时间名词用作状语,用“而”或“以”连起来,这种格式现代汉语里没有。 长驱至齐,晨而求见。《战国策·冯客孟尝君》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B.”岁、月、日“作状语修饰动词 ,在具体行动前表示频数、经常。翻译成“岁岁”、“月月”、“日日”或“每年”、“每月”、“每日”。 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学而》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日饮食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C. “日、月”作状语表示情况逐渐发展。 译成“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的、一月月地” 。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柳宗元《捕蛇者说》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之。 《史记·田单列传》 D . “时”表示及时、按时、当时。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E.用在句首,表示对往事的回溯。 “日+主语 ”可译成“往日”或“从前”;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国语·晋语》 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日、月以祭。 《左传·昭公七年》 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 《左传·昭公二十年》 名词用作状语的识别: 名词用作状语和名词作主语,位置都在谓语动词之前。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别是主语还是状语。 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面,往往还另有名词作主语,有时会省略主语,但是可以补出,据此可以识别出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第八讲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1.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 [疾]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 “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牙帝纪》 “疾”同时兼有名、动、形三种词性。 [食] “甘其食,美其服。” 名词,食物。 “公赐之食,食舍肉。” 动词,吃。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动词,给……吃。 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 乙丑,京师雨毛,如马鬃尾,长者二尺余,短者六七寸。 《隋书》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说苑》 《说文》:“雨,水从云中下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左传·僖公三十年》 二、词类活用的种类 1、名词用如动词 ① 普通名词用如动词 赵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触龙说赵太后》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史记·廉蔺列传》 王曰:“然则德我乎” ? 《左传》 ②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项王乃复引兵东,至东城,只有二十八名骑兵。 《史记·项羽本纪》 秦师遂东。《骞叔哭师》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 《左传》 名词用如动词的辩认。 A、代词前出现名词,则该名词一定用如动词。 公子怒,欲鞭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见白书,乃举火烛之。《史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