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教科版.doc

发布:2019-12-07约5.0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教科版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测量力的大小》 一 说教材 《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课。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力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第三、制作简易测力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本人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本课的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本课的难点; 制作简易测力计 二 说学法、教法 教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教师只作适当点拨,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三 说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习注意力,更能拉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一开始,通过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所以说力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测量力的大小》。” 导入新课强调指出“力是有大小的”。通过这一引入教学,为学生理解“怎样测量力的大小作好铺垫。 2、认识弹簧测力计 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2)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弹簧、刻度板、挂钩 (3)、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克 1牛≈100克力 课件出示弹簧秤的几种刻度,学生认读,并感受1N、2N的力有多大。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3、设计实验、推测猜想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做好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 并进行实验。 再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这样,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体会怎样 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学生们能 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后,引导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学生活动:用不同的力拉伸一个弹簧,观察弹簧受拉伸的长度感受所用力的大小。提问:你能用橡皮筋制作一个测力计吗?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并制作,用自制的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力的大小。 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谈收获,教师总结。 说板书设计 认识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1N≈100克力 使用方法:1、2、3 次板书具有简洁明了,概括性强的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 教科版 一、教材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