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高血压病因及临床治疗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及临床治疗研究【摘要】 目的 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6亿人,而顽固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病率的10%以上。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60例临床疗效,以寻求治疗顽高血压更科学的方法。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结果 血压变化: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压在第2、3周开始明显下降,第5周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将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排除假性高血压)。
13 治疗及观察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用西药,即选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2次/d,倍他乐克25 mg,2次/d,双氢克尿塞125 mg,2次/d,治疗组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132 观察指标 血压:所有患者,每周在同一时间平均测量3次血压,取平均值;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软件包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①降压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达到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或以上,须具备一项。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 mm Hg,但已降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以上,须具备一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②症状疗效标准: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减轻。
22 2组治疗期间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组:第1周SBP及DBP未见明显下降,第2、3周开始明显下降,较治疗前相比(P005),第4、5、6、7周SBP及DBP逐渐平稳下降并趋于稳定,于治疗组前相比(P001);对照组:第1周SBP及DBP未见明显下降,第2、3周SBP及DBP较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5),第4、5、6、7周SBP及DBP下降缓慢有所波动,但与治疗前相比(P001);第5周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治疗组:TC、LDCch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HDLch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TC、LDCch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24 不良反应 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未有不良反应。
25 脱落病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有脱落病例。
3 讨论
高血压乃现代医学之称谓,属祖国医学“眩晕”和“头痛”的范畴,多属风、虚、痰、火所致,且继发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患主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根据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拟以清肝泻火,滋阴潜阳,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化痰降浊,辅以安神之法。临床上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也就是“个体化”治疗,采用中西药物,有机的结合和配伍应用,便可呈现多层次、多靶点的多效性,再加上合理的膳食结构,戒烟限酒,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定能达到近期治疗和远期调摄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 考 文 献
[1] 李平治疗顽固性高血压60例临床观察. 中外医疗,2009,29(10):76.
[2] 黄平,吴健老年顽固性高血压. 保健医苑, 2005,4(06):4042.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