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原卷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构建知识体系】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考查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重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突出考查中央官制(内外朝、三省六部制等)、监察制度(刺史、御史台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路府州县、行省制)等。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注意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军机处设置的实质。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古代分封制概念的理解、三省六部制的概念内涵、军机处的基本特征、科举制的内涵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宗法制的影响、古代专制政治的发展趋势、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趋势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归纳历代官员选拔“德”“才”观的变化、唐宋与宋代君主专制程度比较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科举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01.(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0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01.(2017年北京卷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③④
02.(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5月全程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下表是秦始皇时期所任丞相的情况,此表反映了秦朝
姓名 籍贯 任相时间 位序 吕不韦 濮阳 庄襄王元年至始皇十年 右 昌平君 楚 始皇元年至二十一年 左 隗壮 ? 始皇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 右 王绾 ? 始皇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 左 冯去疾 韩上党 始皇三十四年至始皇三十七年 右 李斯 楚上蔡 始皇三十四年至始皇三十七年 左 A. 注重实效和利益的功利主义 B. 以地域划分进行管理与统治
C. 丞相协助天子处理国家政务 D. 大事上存在明显的制度局限
考点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01.(2017年北京卷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02.(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5)表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01.(2017年天津卷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