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构建知识体系】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考查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重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突出考查中央官制(内外朝、三省六部制等)、监察制度(刺史、御史台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路府州县、行省制)等。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注意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军机处设置的实质。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古代分封制概念的理解、三省六部制的概念内涵、军机处的基本特征、科举制的内涵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宗法制的影响、古代专制政治的发展趋势、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趋势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归纳历代官员选拔“德”“才”观的变化、唐宋与宋代君主专制程度比较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科举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01.(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注意题干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爽”,可见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而且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学#科网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分封制的认识,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0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D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礼乐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破坏、战国时期崩溃瓦解,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为了维护和调和等级制度。
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01.(2017年北京卷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文物挖掘的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做这类题目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的细节性知识点,同时把握关键词,注意不要夸大对信息的解读即可。
02.(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5月全程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下表是秦始皇时期所任丞相的情况,此表反映了秦朝
姓名 籍贯 任相时间 位序 吕不韦 濮阳 庄襄王元年至始皇十年 右 昌平君 楚 始皇元年至二十一年 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