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原卷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构建知识体系】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突出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灌溉,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着重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管理制度(工官、匠户),同时考查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铸业、制陶业的主要成就。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空间、时间),同时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的市场管理制度。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的成因及影响。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特征、精耕细作的内涵、宋代商业繁荣的特征、重农抑商的内涵、明朝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市”的变迁趋势、明朝“海禁”政策的起因及影响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起因、明代中期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条件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归纳史料得出农业的历史地位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引入最新考古发现,考查古代手工业成就、以明代沉船“南澳一号”为切入点,考查明朝的对外政策、引入明代徽州土地买卖契约,考查商品经济发展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
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0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考点二:手工业的发展
01.(2017·北京高考·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0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考点三:商业的发展
01.(2017.4·浙江高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02.(2017·海南高考·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考点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2017年高考没涉及
01.(山东省青州市2017年高考热身训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