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现代中国科技、文化事业-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原卷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构建知识体系】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突出考查“双百”方针的背景及意义、“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着得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依法治教”战略的伟大意义。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如“双百”方针的内涵
、“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特征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如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影响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如概括新中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历程、归纳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及侧重点的不同、归纳建国初期调整教育方针的目的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如以清华大学发展历程为主线,考查教育发展理念、创设电影《高考1977》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考点一:(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02.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称:“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之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钱学森的科普文章
A. 直接导致了农业“浮夸风” B. 为“大跃进”提供科学依据
C. 体现了科学家虚伪的一面 D. 是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产物
.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削发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是
A.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 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神舟”号飞船实验成功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
A. 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 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 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 “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1956年1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与党内、党外各种各样的宗派主义门户之觅进行适当的斗争。陆定一的言论
A.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B.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反映了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要求
D. 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
3.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饭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
A. 文革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 B. 样版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C. 样板戏打上了“文革”阶级斗争的烙印 D. 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
考点三:(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0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