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杨实用完美版研究.ppt

发布:2017-06-18约3.95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想一想:他们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什么? 可是他们不知道什么? 只知道 只知道 只知道 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爸爸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爸爸的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了一丝微笑?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爸爸自己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思考爸爸神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并思考为什么 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 ↓ 沉思 ↓ 微笑 出神、沉思: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微笑:听到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严肃: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沉思:由白杨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 微笑: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表白着自己的心 爸爸的要表白的心指什么? 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 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像白杨 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 儿去工作、生活;希望孩子们到 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边疆建设者们劳作的身影 现代化的农业 今日的边疆 今日夜幕下的边疆   戈壁滩上的白杨值得我们赞美,具有白杨精神的人更值得我们称颂!其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白杨”(具有白杨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唱一首白杨颂。 拓展延伸 书写真情 看到一棵棵白杨树,我仿佛看到 。 (最好用上“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等关联词语) 帐篷 艾青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 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 我们到了那儿,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 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 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 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 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推荐阅读篇目: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积累词句。 店埠学区中心学校 殷洁 白杨树: 落叶乔木,高15~30米,树皮灰白色,是一种很普通的树。生存能力极强,大路边,田埂旁,有黄土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用途多样,可以当柴烧,打家具,做屋檩栋梁,制作农具。共有4个亚种。 什么是白杨树? 3、白 杨 袁鹰 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鹰。之江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 袁鹰: 1949年9月25、26日,新疆和平解放。由于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毛泽东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为了西陲边疆长治久安,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1966年底兵团职工总数增到80.86万人,总人口增至148.54万人,农牧团场发展到158个,独立核算工矿企业发展到112个,耕地面积达80.86万公顷,播种面积达55.68万公顷,粮食总产72.03万吨,棉花总产2.49万吨。 戈壁 插嘴 分辩 清晰 大伞 抚摸 介绍 边疆 陷入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白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围绕白杨,先从列车窗外的白杨引出两个孩子( ),然后写爸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