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科一年级补救教学教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國文科一年級補救教學教材
一、師說
1.課文成語
成語 釋義 小學大遺 意義:學了小的而遺漏了大的。
同義:本末倒置/捨本逐末/買櫝還珠/買履信度/因小失大。
反義:含英咀華/尋幽入微/鉤玄提要。 不恥相師 意義:不以向他人學習為恥。
同義:不恥下問/詢於芻蕘/移樽就教。
反義:好為人師/師心自用/自高自大。 六義經傳 意義:儒家的六經及闡述經書義理之書。
同義:四書五經/八索九丘/三墳五典/高文典冊/高文大冊。
反義:稗官野史/殘叢小語。 不拘於時 意義:不受時俗的拘束。
同義:不顧流俗/不阿於世/孤介不群/特立獨行/超塵拔俗。
反義:隨波逐流/淈泥揚波/閹然媚世/同流合汙/與世浮沉。
2.課文修辭
(一)轉品
1.君子不齒。名詞作動詞2.吾師道也;或師焉,或不焉;吾從而師之;不恥相師;孔子師郯子。名詞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原句應為「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3.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4.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6.請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音 義 例 相 ㄒㄧㄤ 1.互相,副詞。 (1)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八十章小國寡民) (3)「相」逢何必曾「相」識。 (4)「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5)煢煢獨立,形影「相」弔。(李密陳情表) (6)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2.代詞性助詞,代指「他」。 (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不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2)移船「相」近邀相見(移船靠近琵琶女她的船,邀請琵琶女見我)。(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代詞性助詞,代指「你」。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李白長干行) 4.指代性助詞,代指「我」。 (1)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2)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5.一個接一個。 (1)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司馬光訓儉示康) (2)豈非計長久,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觸讋說趙太后) ㄒㄧㄤˋ 1.宰相。 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司馬光訓儉示康) 2.輔助。 (1)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司馬光訓儉示康) (2)吉人天「相」。 3.贊禮的人。 3.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論語 先進)
形 音 義 例 其 ㄑㄧˊ 1.大概,表推測語氣。 (1)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2)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3)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 (4)修己以安百姓,堯 舜「其」猶病諸。(論語憲問) 2.豈;難道。 (1)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顧炎武廉恥) (2)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歐陽脩縱囚論) (3)雖欲勿用,山川「其」舍之。(論語雍也) 3.那些。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4.無義。 (1)彼蒼者天,曷「其」有極。(韓愈祭十二郎文) (2)彼「其」之子,不稱其服。(詩經曹風候人) 5.應該,表希望。 (1)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與陳伯之書) (2)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 6.他,代名詞。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2)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哉!
二、傷仲永
1.課文成語
成語 釋義 作詩立就 意義:意謂作詩下筆立即完成。同義:一揮而就/一氣呵成/下筆成章/文思泉湧/源泉萬斛/意到筆隨/奮筆疾書/日試萬言。 文理可觀 意義:意謂文采條理結構都有值得欣賞之處,讚美文章精妙。
同義:一字千金/如椽巨筆/傳世之作/生花妙筆/金章玉句/洛陽紙貴/探驪得珠/斐然成章/擲地有聲/鴻篇巨制/鞭辟入裡。
2.課文修辭
成語 釋義 作詩立就 意義:意謂作詩下筆立即完成。同義:一揮而就/一氣呵成/下筆成章/文思泉湧/源泉萬斛/意到筆隨/奮筆疾書/日試萬言。 文理可觀 意義:意謂文采條理結構都有值得欣賞之處,讚美文章精妙。
同義:一字千金/如椽巨筆/傳世之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