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新部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46分,每题2分)
第十六届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湿地与旅游”。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盐湖、盐沼是湿地
C.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水库不是湿地
D.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沙土的作用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国际湿地,但近些年来面积不断萎缩,其主要原因包括( )
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量急剧增加
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面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黑龙江省904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最近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34 000平方千米减少到目前的4 490平方千米。据此回答3~4题。
3.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我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农业
6.下列关于“循环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减轻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第7题。
7.有关图示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产模式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B.采用该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C.该生产模式能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的能源需求
D.该生产模式下的农产品是真正的“绿色产品”
读图,回答~题。
8.这幅漫画说明( )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后年发展成为林果加工厂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这主要是因为( )。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
读植被的减水和减沙效益表,完成~题。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20 40 30 80~40 60 60~30 95~70 80 75~50 98~80 ≥90 70 100~90 .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当植被覆盖率提高时( )
A.径流量会减少,水土流失会严重
B.径流量会减少,水土流失会减轻
C.径流量会增大,水土流失会严重
D.径流量会增大,水土流失会减轻
.在黄土高原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 )
A.阻挡风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为保护我国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西双版纳,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所对该区域统筹规划(如下图),将该地区划分为红、绿、白三色区域:绿色区域是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白色区域是农耕区,为限制开发区域;红色区域是重点开发区域。据此回答题。
对于白色区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禁止对这个区域的一切开发活动
B.保护优先,适度开发
C.目前没必要进行退耕还林工作
D.生活在这里的人应陆续迁出,保护当地环境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示意图”。对比分析回答~题。
[]
1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