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2017学年陕西省延川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发布:2017-06-01约5.4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延川中学2016~2017第一学期中期考试试题 年级:高二 科目:地理 命题人:贺跳丽 选择题(共30个,一个2分,共60分)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区域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 B、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差异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读下图,回答2-3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乙区比甲区纬度高,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为界 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甲区干旱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B、丙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C、甲区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 D、乙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读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回答4-5题。 图中(代表的经济地带为 ( ) 东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 C、西部经济地带 D、都不是 下列三大地带的比较,顺序正确的是 ( ) 包括省市自治区数:东部>中部>西部 B、人口:东部>西部>中部 C、面积:西部>中部>东部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西部>东部>中部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不是凭借本国 ( ) 优越的地理位置 B、先进的科技 C、发达的海运 D、丰富的自然资源 下列发展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采集和狩猎阶段——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 农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资源和交通状况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 工业社会阶段——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 后工业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下图,回答8-10题。 8、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自然因素是( ) 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 ) ①水路交通便利 ②廉价的劳动力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能源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从20世纪70年代初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亿元。回答11-12题。 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④南水北调,引长江入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 ①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 ③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列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的是( ) 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 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 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 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读下图,回答14-15题。 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 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植被条件差 ①地表起伏大, ②地表侵蚀, ③植被条件差 ①植被条件差,②地表起伏大,③地表侵蚀 ①地表起伏大,②植被条件差,③地表侵蚀 水土流失会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是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 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