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2017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重点班).doc

发布:2017-06-02约6.1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中期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1.5分,共60分)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阴山 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大兴安岭-长城 D.阴山-横断山脉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排水不合理,会导致农田( ) A.遭受水蚀 B.沙漠化 C.盐渍化 D.受到污染 3、关于青藏高寒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 B.青藏高原全部位于非季风区 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 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的发源地 4、在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区农业 右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你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判断 5.从该结构图可以判断该区可能位于( ) A.山东丘陵 B.两广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材料1:专家认为: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实际上就是电力供应紧张,由此,才导致了煤炭和石油的连锁反应。在未来2~3年时间内,中国将出现电力紧张状况。浙江、江苏和上海将是缺电的重点地区。 材料2: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及西电东送示意图。结合材料1.2回答6---7题 6.不属于缓解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区能源短缺的重大工程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三峡工程 D.西气东输 7.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主要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哪种污染的程度( ) A.水体 B.固体废弃物 C.大气 D.噪声 根据下表所给资料,完成8~9题。 省区 辽宁 京津冀 山东 沪苏 浙江 福建 广东 人均GDP(元) 11017 10087 9409 14413 12906 11293 11180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50.21 46.96 49.69 50.25 52.74 43.65 50.39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39.01 42.31 35.46 41.27 36.26 40.01 39.26 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0.19 0.35 0.10 0.46 0.60 0.40 1.32 8.对外省人口吸引力最弱的是( ) A.辽宁 B.福建 C.山东 D.广东 9.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 A.京津冀 B.广东 C.浙江 D.沪苏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0~11题。 10.产生“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11.“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12.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 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 C.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 13.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2-39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 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16.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 A.2 1颗和3颗 B.22颗和2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