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倦怠对策.pptx
教师职业倦怠
原因个人原因社会原因组织原因
组织原因—学校管理参与:目前大多数高校管理方式传统、简单,服务意识不强,官本位现象严重.一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机会比较少,对于出台的政策与制度,教师总是被动地去执行,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政策执行学校在政策与制度的执行中,客观性、公正性欠缺,注重人际关系,人为地造成了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使得部分教师内心压抑,无法安心工作,并对同事和领导产生不信任感
No.1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增多,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一些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课时量甚至超过了300学时,教学工作量的大幅度增加,使教师来自教学方面的压力日趋加大.No.2教师还要接受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教学检查及学生的教学评议,给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学压力
学校在对教师的评定,包括各类评优、评选荣誉称号,特别是晋升职称的考核是以科研成果为主,学校的考核标准对教师起着“风向标”的作用,科研成果的“风向标”使教学任务较重的教师疲于应付.01缺乏科研机会.学术的市场化使教师申请科研项目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成功申请一项科研项目,教师还得找关系,使其精神压力增大,身心疲惫,这也是产生职业倦怠很重要的原因024.科研压力
学生压力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教师认为学生的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素.是因为高校的不断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源质量下降,123是由于受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的消极影响,学生所要求的是将所学知识能尽快的转化为挣钱能力和谋生手段,在一些譬如《马克思主义》公共课,以及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的选修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纪律性差.4
社会因素既包括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又包括社会环境对高校教师的冲击.1教师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应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中,高校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却得不到保障,有调查发现87%的教师认为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中下层,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严重挫伤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他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不平衡感不断增强,觉得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2社会原因
新手型教师,教龄在0-4年之间的教师称为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指从教5年及5年以上的,拥有一定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主要指职称为高级教师,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
个人原因: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新手型教师:职业的探索性阶段。新手型教师在教学和工作中一出现不顺心的地方,就容易出现精神疲惫、冷漠对待的态度。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比较强烈的失败感,即低成就感。
新手型教师正处于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适应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同时,他们在教学技能上还不成熟,在课堂的控制上缺乏经验,在教学程序上比较刻板,在班级管理上还不熟悉,而且他们又面临着新教材和课改研究。01如今教师职业的待遇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其他企事业单位来说还是较低的,其社会地位也不高,所以新手型教师社会认同感、自我价值感偏低,认为教师职业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02
熟手教师熟手型教师:处于职业的建立和高原阶段。熟手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比较强烈,除比新手教师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外,他们的情绪耗竭和人格解体水平基本与新手型教师类似,但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区别
No.3第一,从个体特征来看,由于在年龄上基本都过了30岁,而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是三十而立,所以他们觉得这时候再想闯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这时候他们大多有了家庭,要顾及家庭的负担,可能会因物质、待遇上不能满足而对教师职业产生厌倦。想要跳槽,却又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最后可能会一无所有,这样会使家庭和个人蒙受太多的损失。No.2No.1
第二,从教师职业的工作特性来看,教师的工作量大,部分学校出现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做应试教育的现象,课余经常补课,早晨要早自休,晚上还要加班,所以教师在时间上花费的代价太高了
第三,从竞争的压力来看,因为他们工作几年之后,也积累了一些教学和管理经验,他们想要做出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考核的方面很多且细致、严格,评比也是比较残酷的。谁也不愿意落后,这种竞争的压力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最后形成对工作的厌倦。
第四,熟手型教师在对工作熟悉以后,当知识、能力不再能够有所发展而是停滞时,就觉得疲倦了。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作重复性,虽然每届、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但学生总是那么几种类型,所以还是一种重复。而且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慢,内容发展少,容易与社会、时代脱节。这种机械的感觉无法像专家教师那样得到及时的自我调整,因而在熟手教师身上体现尤为明显
专家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比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