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第四章变态心理学的分类诊断与评估.ppt

发布:2016-11-30约8.72千字共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标准化量表 第四节 变态心理评估 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 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 家庭功能评定和大体功能评定量表; …… 4.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三、标准化量表 第四节 变态心理评估 调查发病因素: 生活事件量表; 养育方式问卷; 社会支持量表; …… 5.其他量表 调查发病中介因素: 应付方式问卷; 防御方式问卷; 认知偏差问卷; …… 四、客观生物学标记 1.器质性标记 2.内表型标记 3.遗传学标记 第四节 变态心理评估 四、客观生物学标记 第四节 变态心理评估 如何处理心理障碍的分类、评估与诊断的关系? 1.分类、诊断与评估是变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变态心理学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的中心环节,没有评估诊断与分类就无从了解变态心理现象,一切工作都将无法开展。 2. 三套分类诊断系统:WHO ICD-10在全世界推广应用;美DSM-IV-TR在美国和其它国家使用;CCMD-3是中国特有的分类诊断系统,只在国内使用,后两者都在趋向ICD-10。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一、ICD-10 二、DSM-VI 三、CCMD-3 主要内容包含CCMD-3编写原则、CCMD-3分类清单、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及配套诊断量表和计算机软件等。 2.CCMD-3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一、ICD-10 二、DSM-VI 三、CCMD-3 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45种,190型(不包括第四位和第五位编码)。 3.CCMD-3精神障碍类别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一、ICD-10 二、DSM-VI 三、CCMD-3 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3.CCMD-3精神障碍类别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1.一元诊断 2.等级诊断 3.循证诊断 4.多轴诊断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指在临床诊断中对患者所有症状和体征尽可能用一种疾病来解释 指临床诊断中按疾病严重性和治疗迫切性对可能存在的多种疾病按主次或先后进行诊断排序。 指在临床诊断中注重客观依据、不断验证诊断的正确性。循证诊断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 依据精神障碍、人格特征、人格障碍或人格改变、躯体疾病、疾病或障碍的相关因素、严重功能损害、目前功能损害与病前2年最佳功能水平、现状总评为诊断轴,并评价诊断轴间的关系。 1.发病基础 2.起病及病程 3.临床表现 4.病因与诱因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一般资料、家族遗传史、病前性格、既往疾病史和生活环境等 (RDC):急性起病:2周以内 亚急性起病:2周~3月 亚慢性发病:3月~2年 慢性起病:2年以上 症状-综合征-假说-诊断 结合疾病特点和各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仔细比较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以症状组合、严重程度或功能损害、病期或病程等作为主要内涵标准 ICD-10、DSM-Ⅳ和CCMD-3: 病因和 排除标准 结 合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1.误诊 2.共病现象 3.被精神病 误诊的三种情况: ①把精神活动正常变异诊断为精神障碍; ②未及时发现轻度精神障碍或早期精神障碍; ③将A病诊断为B病 。 1.误诊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误诊的原因: ①病史收集欠详细可靠; ②病情表现不够充分; ③病情观察不够客观,症状识别不正确; ④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够完善或不能正确使用诊断标准; ⑤诊断思维过程不科学; ⑥科学发展水平所限; ⑦患者或病史提供者提供虚假信息,或患者故意伪装。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