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节新.ppt

发布:2020-02-23约2.97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的协调,内容与形式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各有建树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能把握住评估维度的要领,不同的见解是可以并存的。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 第一,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是包括个人心理活动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第三,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衡量心理是否健康时,要把这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察。 二、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郭念锋): (一)心理活动强度: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二)心理活动的耐受力:指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看作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 (三)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其内在的节律性。 (四)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五)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六)康复能力: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精神活动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失为一个心理健康指标。 (八)自信心:自信心实际上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九)社会交往: 一个人能否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十)环境适应能力: 当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采取各种方式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 心理正常 心理不正常 心理健康 心里不健康 心理正常 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心理不正常 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 心理正常 心里不健康 心理异常 图4-1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图示 心理正常 心理不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 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 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心理正常、心理异常问题的图示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1、静态角度——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 动态角度——心理健康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两个标准差),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健康心理的内涵: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 2、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破坏(可随时发生) 3、心理活动平衡状态维持 取决精神属性内在因素协调 受外部生物和社会因素直接影响 4、内 直接 因素 影响——打破心理平衡状态 外 间接 5、心理平衡状态破坏 不超越自我平衡能力范围可不破坏 超越自我平衡能力心态 问题 紊乱 即心理健康状态破坏 三、心里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类型: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进行分类比较麻烦,分类的原则不容易定位。许又新教授给神经症分类时指出“实际上,精神障碍已有的所有分类中没有一种是有严格逻辑的,主要是精神障碍这个概念的内涵不清楚,也不稳定,外涵也含糊不清。 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分类进行评价,这就是用途和效度。 以下我们借鉴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对“心里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 一、用途 对心理不健康进行分类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一)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五)疗效评估 (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