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第四章.ppt
****把已经发生的痛苦和不快完全否定,就当它根本没发生过,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掩耳盗铃”,“驼鸟政策”,“这不可能”,“我不相信“**把自己的不当行为、失误或内心存在的不良动机和思想观念、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也是如此,以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心情愉快时,感觉花在笑,鸟在唱;心情抑郁时,感觉天空灰暗,流水鸣咽————投射**由于社会道德与规范的制约,个体将潜意识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呈现,以减少其焦虑,维持安宁。**如住院患者明明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却故意装出无所谓的态势。企图用相反的表现来掩盖本意。例:“此地无银三百两”;见到不喜欢的人时态度特别亲切;对憎恨的人表现得过于热情;;对所心怡的人不屑一顾;自卑者的清高。**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可替代的对象,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心理上的不舒服。**说了不吉利的话就说“乌鸦嘴”;打碎了东西就说“碎碎平安”;“天长地久”;“破财消灾”。把亲人的去世称作出远门**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达不到某一目的时,给自己找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加以解释。虽然这些理由往往不正确,但却能以这些理由说服自己,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即“漂亮不能当饭吃”等。**漂亮不能当饭吃;**人把一些将对自己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欲望和冲动,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积极向上的,并且对自己和社会有利。将不能实现的情感或受挫情感借社会可接受的形式得以发泄。**歌德本人说,他在四周的时间内写出了这部书信体小说,以抵消爱情的痛苦并使自己从自杀的念头中摆脱出来。
**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运用倒退的防御机制主要为争取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照顾,以减轻其心理的压力和痛苦。如有的患者长期住院后,已经完全康复也不愿出院,这就是倒退的心理防御机制,以避免其作为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个人遇到困难时,利用幻想方式,使自己脱离现实,从幻想境界中获得满足。**当一个人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心理平衡。**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不幸有位脾气暴躁的夫人,一次他在跟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时,先是听到叫骂声,随后夫人拎一桶水过来,泼得他全身湿透。在场的学生都很尴尬,可是苏格拉底只是一笑:“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方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方面有所成就。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例如,盲人的触觉、听觉敏锐。口吃者经训练成为演说家。过于自卑的人可表现为自高自大。找出自己曾经历过的挫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类型、影响因素、以及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其中应用过何种防御机制)?**1、把应激看成连续的动态过程2、应激既非简单刺激,也非简单反应3、是受多种中介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其过程既包括:应激源的刺激物、应激反应、有机体与刺激物或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也就是说对个体有威胁的事件或环境。**(1)自然灾害
一生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影响。如地震、洪水、飓风等都是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不仅引起身体伤害,还会引起心理创伤,如我们可能会因长时期的清理、灾后的重建、对受伤者的护理、安排死亡亲人的葬礼等而弄得身心交萃。生理上的影响是疲劳感增加、头痛、感冒及其它病症,以及由于寝食难安而导致的体重下降。心理上的不适包括恐慌、焦虑、病态的恐惧、脆弱、罪恶感、孤独、退隐、意志消沉、愤怒和挫折感,以及人际和婚姻的问题。没有安全感可能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4)战争
美国医学刊物《内科档案》2007年3月12日发表一份报告说,近三分之一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回国的美军士兵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疾病。
出现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的士兵中,有约52%在目睹了战乱地区暴力事件后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也是此次接受调查士兵中最常见的心理病症。此外,研究人员发现,越是年轻的士兵出现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比例越高。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所谓应激反应(stressreaction)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研究发现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应激的增加成正比。在一些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