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_第四章.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闻心理学
新闻态度
新闻态度的内涵
新闻态度是新闻传受者对新闻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
对新闻态度的研究,就是研究新闻态度的“主体”——
传受者对新闻态度的“客体” ——新闻的“认知、情感
和意向”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阐释“传者是在一种怎样
的‘认知、情感、意向’状态下对新闻(包括新闻编排
等)进行取舍的?其取舍的原因何在?”;“新闻信息
又是在怎样的状况下改变着受者的‘认知、情感、意
向’的”;从而努力建构合理的“新闻传播模式” (包括
新闻信息的取舍、编排及营销等诸多环节)。
新闻态度的内涵:
新闻认知:决定了传受双方对新闻的理解与认知。
新闻情感:决定了传受双方对新闻信息的信任及喜好。
新闻意向:决定了传受双方对新闻信息的选择与理解。
新闻态度的特征
社会性
社会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态度和他的行为习惯一样都
是后天习得的。人们态度的差异,并非来自生理结构或遗传的
差异,而主要是源自于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交往、职业
特性等社会性因素的不同。
新闻态度也是如此,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的。
传者方面
不管是西方新闻对猎奇性的过分强调,还是我国新闻对政治意
义、教育意义、指导意义等的强调,这种新闻态度的差异来自于
不同的社会制度、媒介制度、社会文化等。
受者方面
受者的新闻态度受到多方面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朋友、
同事、社会舆论、社会文化等。
受者的新闻态度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交流中相互影响;
受者的新闻态度也受到新闻传者的影响。
针对性
任何态度都指向一定的对象,主体没有意识到一定
对象就不会产生态度。
传者的新闻态度总是指向新闻活动的诸要素,如新
闻采访、新闻选择、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受
者、新闻效果、新闻管理等。
受者的新闻态度一般指向新闻、新闻传者和新闻媒
介。
e.g. “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
有关新闻的比较宏观的态度,指向所有的新闻报
道。
间接性
态度是内隐的,是一种意识状态,有时还是
一种潜意识状态,无法被他人直接观察到。
态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主体的语言和行
为得以表现,即态度具有间接性。
e.g. 可以通过收视率、阅读率、发行量来推
测受众对电视节目、报纸内容的态度;传者
的态度可以通过对新闻的选择、对信息的组
织得以表现。
稳定性
某种行为态度一旦形成就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意识主要是一种选择机制。无论是最低级感觉中的意识,还是
最高级的智能中的意识,总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即在呈现于其
注意前的几种材料中选择出一种,强调和注重这种材料,并且
尽可能的抑制所有其他材料。
这种材料选择的依据就是主体的预存立场和兴趣。
人总是倾向于接触、记住与自己已有态度一致的、或支持自己
态度的信息、意见,而有意识地忘记与自己态度相左的信息、
意见。
通过这样一种选择机制,人的态度系统能够保持相对比较稳定
的状态。
e.g. 在与媒介的长期接触过程中,受者会逐渐对某些媒介或媒
介的某些内容形成某种态度,如喜欢或不喜欢;这种态度会在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如果某人喜欢某一媒介或某一媒
介的某档内容,他就会成为此媒介或此内容的稳定受众。即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