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7课最后一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樊城区 12中 学校七年级下册 语文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执笔人: 宋晓丽 教研组长: 张春霞 教学副校长: 侯涛 片区组长: 梁映辉
课题:《最后一课》 课型: 精品赏读课 课时:(具体课时任务:第一课时:自主预习 第二课时:展示提升)
学习目标:1、我能自主积累字词,了解作者、背景、概括故事内容。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初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3、我能体会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更加热爱母语和祖国。
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导入目标 个体探究 合作探究 启发探究 导学引航
方法及预设 独学指导
内容、学法 交流互动
策略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
导学:
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可以从历史上爱国人物的爱国故事引入,如闻一多,朱自清,邓稼先等,创设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
预设效果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预设:教师准备PPT,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图片,学生认真倾听,然后由教师提问感想
自主预习
内容: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疏通生词,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同时了解文章创作背景。
2、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从文中找出依据。
3、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对学
内容:互测互读
1、对子间互测生字、易错字,重点就辨析方法交流;重点段标注交流;互读,看谁读得正确、流畅,富有表现力;
群学
内容:品味提升
1、小组长带领组员确定并深入品读关键语句,学会抓住关键词分析、品味、感知、评价,对疑难问题搜集整理
2、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预展:
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 方案一:名家名作我推介建议:1、先查找资料,然后确定自己介绍的内容。然后确定自己介绍的内容。
2、可用传记、宣传片等形式,也可借助视频资料及PPT了解作者及背景。
合作探究
内容: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4、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方面来理清本文的思路。
5、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句子或词语,品读、分析其作用。
6、你认为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人?他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7、文中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反复品读,分析、体会其表现的思想情感,说说韩麦尔先生的情感在“最后一课”中有着怎样的起伏变化?
8、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方案二:人物形象我来评
建议:以“我是小小评论家”pk赛形式,进行小组间挑战赛。
悟读鉴赏
内容:探究主旨 赏析写法
9、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
10、本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列举两处并简析其作用。
方案三:爱国情怀我展示
建议:
各小组自由展示自己内心独白的创作成果,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分享创作的快乐。 迁移拓展
11、根据人物形象对对联。
小弗朗士 上联:曾经贪玩 ,曾经怕师,竟想逃课看操练;
下联:
韩麦尔先生 上联:身为师之表率,严格要求,一心一意教母语;
下联:
12、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中国时,在我国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被肆意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章被删除,日本侵略者妄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意志。 语言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追求,它起着凝聚人心,团结民众的作用。结合本文韩麦尔先生对法语的赞美, 谈谈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当堂测评 分层达标
当堂测评 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é( )持 ào( )悔 chà( )异 qí( )祷
哽( )咽 郝( )叟 惩( )罚 钥( )匙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