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ppt

发布:2017-06-11约1.98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 16.1 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 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AD)= 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国外需求(NX) 总需求函数 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16.1 总需求函数 16.1 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倾斜 利率效应: P↑= L (Md)↑= r↑=I↓=AD↓ 实际余额效应: P↑= 购买力↓= 实际财富↓= C↓,I↓=AD↓ 税负: P↑= 名义收入↑= T↑=YD↓= C↓,I↓= AD↓ 净出口: P↑= PM↓,PX↑= M↑,X↓=NX↓= AD↓ 投资: P↑=本国生产成本↑= 去国外投资↑=国内投资↓=AD↓ 16.1 总需求函数 16.1 总需求函数 AD曲线的斜率 LM曲线越陡,AD越平缓; IS曲线越平缓,AD越平缓。 16.1 总需求函数 16.1 总需求函数 16.1 总需求函数 16.1 总需求函数 AD曲线的移动: IS右移,AD右移 16.1 总需求函数 AD曲线的移动: LM右移,AD右移 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 16.2 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 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总供给函数 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6.2 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社会总供给 = 社会总生产量 = 劳动总就业量 = 劳动需求=劳动供给 = 实际工资 16.2 总供给函数 总生产函数 16.2 总供给函数 劳动需求函数 劳动供给函数 劳动需求=劳动供给 16.2 总供给函数 货币工资率 名义工资一定时,价格下降,实际工资率上升 16.2 总供给函数 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 形状: 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线 含义: 在长期,实际产出量由潜在产出决定,价格水平只影响实际工资,对实际产出无影响。 前提: 货币工资完全可调,随劳动供求变动而变化。 16.2 总供给函数 16.2 总供给函数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短期) 形状: 向右上方倾斜 含义: 在短期,工人存在货币幻觉,价格水平的提高将使劳动需求增加,从而产出增加。 假定: 工资刚性 16.2 总供给函数 第三节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劳动力市场(由AS表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由AD表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凯恩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AD↓:经济萧条 AD↑:经济繁荣 SAS↓:经济滞胀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长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价格具伸缩性,经济能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16.3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 * 总支出和总需求曲线 Y AE Y P AD AE0 AE1 AE0 AE1 P0 P1 Y1 Y0 Y1 Y0 O O IS?LM和总需求曲线 P↑ M/P↓ LM左移 Y↓ AD↓ Y r Y P AD LM0 LM1 r1 P0 P1 Y1 Y0 Y1 Y0 r0 IS O O Y r Y P AD LM0 LM1 r1 P0 P1 Y1 Y0 Y1 Y0 r0 IS LM越陡=AD越平缓 P↑ M/P↓ LM左移 r↑↑(LM陡) I↓↓ Y↓↓ AD平缓 LM陡峭: L1对Y变动敏感; L2对r变动不敏感。 Y r Y P AD LM0 LM1 r1 P0 P1 Y1 Y0 Y1 Y0 r0 IS IS越平缓=AD越平缓 P↑ M/P↓ LM左移 Y↓↓(IS平缓) AD平缓 IS平缓: I 对 r 变动敏感; 边际消费倾向(c)大 古典经济学: Md只有交易需求L1(Y) =LM垂直(与 r 无关) = AD非常平缓 凯恩斯学派: 若处于流动性陷阱: L2(r)无穷大 收入、支出所受影响小 AD陡峭 Y r Y P LM IS1 P0 Y1 Y0 Y1 Y0 IS0 AD0 AD1 O O Y r Y P LM0 LM1 P0 Y1 Y0 Y1 Y0 IS AD0 AD1 O 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