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ppt

发布:2017-06-01约2.79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资料] 价格与工资的黏性 工资黏性指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在发达的经济中,工资是由劳资双方以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的。 在长期劳动合同中,规定了一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名义工资率。 [资料] 价格与工资的黏性 总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黏性的存在及其强弱。 名义黏性包括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 所谓价格黏性是指价格调整的过程长而缓慢,难以适应市场供求形势的短期变化。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二、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黏性价格模型) 黏性价格模型强调了企业不能迅速地根据需求变动调整它们索取的价格。由于长期合约,或调整成本过高,企业不能及时调整价格,对应的总供给曲线向上方倾斜。 企业合意的价格取决于两个宏观经济变量:物价总水平P。物价总水平越高,企业定价越高;总收入水平y。总收入越高,需求越大,企业定价越高。因此,企业的合意价格表示为: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二、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黏性价格模型) 假设有两种类型的企业,一些企业的价格有伸缩性(所占比例为1-b),另一些企业的价格是黏性的(所占比例为b)。 价格黏性企业的定价公式为: 假设企业预期产出处于其自然率水平,则该类企业的定价公式为: 因此,常规总供给曲线方程为: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可得到的劳动量。 (2)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人们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3)自然资源可获得性。 (4)技术知识进步。 (5)预期价格水平。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序号 因素及其变化 总供给曲线的变化 1 可得到的劳动供给量增加 (劳动市场相对宽松) 向右方移动 2 资本增加 向右方移动 3 自然资源可获得性增加 向右方移动 4 技术进步 向右方移动 5 预期价格水平下降 向右方移动 6 投入品价格下降 向右方移动 7 名义工资下降 向右方移动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第五节 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在短期内,宏观经济要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同时物价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然而,只有在偶然的 情况下,AD和AS才 能相交于E0点,经济 中许多因素都会移动 AD和AS的位置。 第五节 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由于总需求减少,AD向左移动,在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其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越是偏离充分就业, 过剩生产能力就越多, 价格下降的空间就越 小;负向总需求冲击 只会降低价格水平, 从而带来通货紧缩。 第五节 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以阻止总供给移动对产量的影响。 经济可以避免长期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 政策制定者面临着如何选择目标的难题。 第五节 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政策含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不仅能解释经济波动,还可以说明当经济出现短期波动时,政府可以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稳定经济的意图。 第六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含有四个方程: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 短期总量生产函数: /view/142635.htm 萨伊定律 百科名片 萨依定律(英语:Says Law),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英语:Says Law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